日前,智联招聘和泽平宏观
联合推出的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显示
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
强中
宜昌榜上有名
▼
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按照目前城市活力指数标准,一个城市的吸引力是由多方因素决定的,大致包括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以及城市包容度等几个因素。城市吸引力,经济强是重要因素,就是要看是否能有干成事业或者高收入的预期。经济总量高意味着有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有更好的收入;城市公共服务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交通出行是否便利,教育医疗资源是否发达等。享受大城市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是许多人来到大城市的最终目的。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以及城市包容度则是城市吸引力的另外两个体现。一个城市对外来人员有没有吸引力,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人生活得是否舒适,有没有作为异乡人的隔阂感和疏离感。宜昌,凭什么吸引人才?答案在这里↓↓↓
一起来了解这份报告
↓↓↓
报告显示,年前50强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有36、5、7、2个;一二三四线分别有4、29、16、1个,分别占一二三四线城市数量的.0%、82.9%、19.5%、0.5%;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分别有18、7、3、2、3个。
报告指出,从人才流动趋势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京津冀人才流出。
?分地区看
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11.5%、-5.1%、-2.7%、-3.7%,东部人才持续集聚,中部、西部、东北持续净流出。
?分线城市看
年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3.5%、3.4%、-1.0%、-5.8%,年分别为-2.7%、1.1%、1.8%、-0.3%,结合近4年数据观察,二线人才持续集聚,一线人才受政策放宽影响转为净流入,三线平稳、四线持续流出。
?分城市群看
超6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6.4%、3.8%、-0.7%、0.1%、-1.2%,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京津冀整体人才净流出,成渝基本平衡,长江中游人才净流出。
数据显示,在求职者中,约四成为流动跨城求职者,即现居住城市和简历投向城市不同的流动人才。年由于疫情,跨城求职者比年减少2.3%。
?从性别看
年流动人才中男性占57%,明显高于求职总体的53%,男性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年龄看,流动人才中超8成为18-35岁;从学历看,流动人才中56.7%为本科及以上,明显高于求职总体的48.8%,高学历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工作年限看,流动人才中48.2%工作5年及以下,高于求职总体的40.9%,职场新人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工资水平看,流动人才中41.7%月收入超元,高于求职总体的39.5%,收入较高者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行业看,流动人才中50.3%分布在IT、房地产、制造业,高于求职人才总体的48.0%。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uai.com/dxdm/10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