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维尔京群岛 >> 地形地貌 >> 正文 >> 正文

历史上的今天年,波罗的海之

来源:维尔京群岛 时间:2021/2/20

导读:年8月日,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被划为苏方的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出现了一幅莫斯科不曾料到的壮观画面:占三国人口40%的大约百万人,扶老携幼、手拉手组成跨越三国、绵延公里人链,要求摆脱苏联的统治,重获自由独立。人链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一直延续到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一个个普通人平静的比邻而立,手拉手,举着向往自由的横幅,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和平意志长城,史称“波罗的海之路”,又称“自由之路”,"波罗的海人链"。

视频资料:波罗的海人链

年8月日,大约有00万人加入这场活动,他们手牵手组成一个长度超过公里的人链,穿过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

这一示威是为了希望世界能够关心三国共同的历史遭遇——在年8月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秘密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该三国被苏联占领。该示威也是波罗的海三国追求脱离苏联、各自独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此事件场景震撼、牵动情绪,在国内外均大收宣传之效。社会运动家借此宣扬对独立的看法;他们认为,苏联占领三国是不合法的,三国独立并非政治议题,而是道德议题。莫斯科的苏联政府以激烈的言辞回应,但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修补三国与苏联之间的关系。示威后6个月,立陶宛成为首个宣告独立的苏联加盟共和国。

波罗的海人链

三国立场

苏联的政治宣传坚称,三国的国民议会代表各国人民意愿,向苏联最高苏维埃提请加入苏联──故此,三国是自愿加盟苏联,而非苏联占领三国。

三国则宣称他们是被苏联以武力非法合并的。三国在二战期间原为独立国家,也可以合法恢复原有地位,宣告苏联法律对三国无效力,使三国无须再遵守《苏联宪法》,也省却正式的脱离程序。

80年代,波罗的海三国和莫斯科的关系日益紧张。罗穆阿尔达斯·奥佐拉斯在立陶宛发起00万人联署抗议行动,要求红军撤出立陶宛。立陶宛共产党也考虑与苏联共产党决裂。年8月8日,爱沙尼亚试图修改选举法,限制新移民(主要是俄罗斯工人)的选举权,触发俄罗斯工人的大规模罢工和抗议。随着局势日益紧张,有人期望莫斯科会应波罗的海人民的意愿而推行改革。

三国人们

苏联回应

8月15日,苏联官方回应爱沙尼亚的罢工,严厉谴责“激进主义者”罔顾苏联整体利益,贪图一己的“狭隘民族主义”,挑动“歇斯底里”式的群众活动。17日,苏联《真理报》公布关于加盟共和国的新政策。然而,其内容大都是老调重弹,即苏联不仅于外交和国防中保留领导地位,还主导经济、科学和文化;但在某些方面也作出了轻微让步,如:提议加盟共和国可在法院反对苏联法律(当时波罗的海三国已经修改宪法,赋权各自的最高苏维埃否决苏联法律),还可以把各自的民族语言提升为官方语言(但强调俄语仍然主导)。计划中包括立法取缔“民族和沙文主义组织”,以控告争取独立的团体;还提议以新的联合协议取代19年联盟条约,作为苏联宪法的一部份。

事件过程

年8月日,1个西方城市(包括伦敦、斯德哥尔摩、西雅图、洛杉矶、珀斯和华盛顿特区等)举行黑丝带日游行,要求世界正视苏联侵犯人权。年黑丝带日,6个城市举行示威,包括立陶宛维尔纽斯。同年,爱沙尼亚塔林和拉脱维亚里加也举行反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示威。年,苏联政府首次批准这些示威,没有逮捕示威者。社会运动家计划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50周年当日举行特别大规划的示威。人链的提议是谁人和何时提出,至今不详;似乎是7月15日在派尔努的三方会议中提出的。8月1日,三国社会运动家在采西斯签订正式协议。这次示威获地区共产政府批准。同时,几个谴责苏联占领的联署,分别得到上十万人支持。主办机构为确保人链不受干扰,预先在地图上明确标出城市、城乡和村落的准确位置。交通不便者可乘坐免费巴士。全国均投入筹备工作,连之前置身事外的郊区也积极参与。虽然有些雇主不允许员工请假(8月日为星期三),但有些则资助巴士费用。8月日,特别电台广播负责协调工作。爱沙尼亚订当天为公众假期。

示威人群

人链连接波罗的海三国首都──维尔纽斯、里加和塔林。从维尔纽斯开始,沿A高速公路,经过乌克梅尔盖和帕内韦日斯,再沿着E67公路,经过切哈努夫、包斯卡、里加、爱那兹、派尔努,最后到达塔林。当地时间下午7时(协调世界时下午4时),示威者和平地牵手15分钟,然后有一些地区聚会和示威。在维尔纽斯,约5千人在大教堂广场聚集,手持蜡烛唱爱国歌曲(包括《国歌》)。其他地方则有僧侣举行弥撒,或敲响教堂钟。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人民阵线领袖在两国边界会面,举行一场象征性的丧礼,竖立一支大型黑色十字架。示威者手持蜡烛,高举黑色丝带装饰的战前国旗,悼念苏联暴政的死难者:“森林兄弟”、遭流放到西伯利亚的人、政治犯,和其他被标签为“阶级敌人”的人。

人群

莫斯科普希金广场上,数百人为同情波罗的海国家而尝试发起示威,但被防暴警察阻止。塔斯社报道,75人因破坏和平、轻微毁坏公共设施和其他罪行被捕。同样受《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影响的摩尔多瓦,有1万千人示威。

大部分对参与人数的估计都在万和00万之间。路透社新闻报道,约70万爱沙尼亚人和万立陶宛人参与示威。拉脱维亚人民阵线估计约有40万人参与。主办单位在活动前期望原住人口中,有百分之5至0人会参与。塔斯社报道苏联官员认为,0万爱沙尼亚人和接近50万立陶宛人参与。要使人链物理上可行,每国必须有约0万人参与。空中拍摄的录像显示,人链在农村地区几乎是没有断开的。

人数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总人口(年)

70万

70万

原住民人口(年)

75%

6%

79%

原住民人口(年)

61%

49%

80%

结果

年1月,雅科夫列夫委员会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条文的谴责议案,获全国苏维埃大会通过,最高苏维埃主席戈尔巴乔夫签署了这一决议。0年月,波罗的海三国举行了首三次最高苏维埃民主选举,支持独立的当选人占大多数。0年月11日,波罗的海之路后6个月内,立陶宛成为首个宣告独立的苏联加盟共和国。8月0日和1日,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也宣告独立。截至1年底,西方大部分国家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

爱沙尼亚的纪念物

人链象征波罗的海人民的团结,也向全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uai.com/dxdm/7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