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平
中国的亚洲政策与俄罗斯利益
编者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成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一带一路”倡议作为落实这一理念的重要实践,肩负着构建新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中国借助金融机制和软实力,全面吸收伙伴国同中国开展各领域合作,不断提升国际和地区事务话语权。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拓展周边外交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通过加强经济联系和深化伙伴关系,中国不断巩固自己作为世界主要大国之一的地位,对包括中俄拥有广泛共同利益的地区进程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发表于俄罗斯《国家战略问题》杂志年第5期,经作者同意在《俄罗斯学刊》中文发表。
作者简介本报告由俄罗斯战略研究所研究人员集体完成,主要撰写者包括俄罗斯战略研究所亚洲和亚太地区研究中心主任К.А.科卡廖夫,俄罗斯战略研究所亚洲和亚太地区研究中心研究员А.В.古宾、И.Ю.弗罗洛娃、И.Н.科米西娜、В.Л.斯韦坚佐夫,亚洲和亚太地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М.С.泽连科娃和Ю.А.克里亚奇基娜,俄罗斯战略研究所协同研究中心研究员Б.М.沃洪斯基,哲学副博士Л.В.格拉德琴科。
译者简介钟建平,历史学博士,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资深翻译。
现阶段世界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是这一特点的部分体现。
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期间首次明确勾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轮廓。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中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越来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各国应该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国家元首在博鳌亚洲经济论坛(年4月)和印度尼西亚国会(年10月)发表的演讲将这一思想更宏观地提升至地区层面。习近平呼吁亚洲各国共同努力,推动地区和世界发展达到新高度,并就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五点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巩固政治和战略互信,尊重彼此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扩大中国和东盟国家各领域的互利合作;在地区安全问题上互相支持,和平解决争端问题;促进青年和智库交流;坚持开放和包容,认同域外国家为维护亚洲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域外国家应尊重本地区多样性。
这些建议构成中国周边外交方针,包括制定所谓“睦邻政策”的基础。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标志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上升到全球层面。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条件中,中国国家主席突出强调发展伙伴关系、保障安全、互利合作、促进跨文明交流和打造健康的生态系统。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合国第号决议(年)意味着这一理念上升至国际层面。决议强调,在共赢基础上推进地区合作是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将这一理念提升至国际层面表明北京决心在现有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现代化进程中扮演更主动的角色。
因此,应当注意到,强调团结对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同时,中国专家表示,迫切需要新的全球性强大力量来应对完善当代国际秩序面临的挑战。他们认为,鉴于当前的国际形势,拥有解决大型治理问题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中国就是这样一支力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构建国际秩序方面,中国将扮演18—19世纪欧洲和20世纪美国扮演的领袖角色。特别是其他国家对中国承担这种角色的期待与日俱增。
在美国和部分西方国家强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背景下,中国成为全球化的捍卫者和自由贸易的拥护者。年1月习近平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演讲中指出,“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国对外开放,他强调,—年,中国累计向其他国家提供援款多亿元人民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吸引外资超过1.7万亿美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未来5年,北京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亿美元的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
中国重新认识自己在国际关系体系中的角色导致北京外交辞令发生变化。中国领导人公布新外交政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版外交政策表明中国放弃“韬光养晦”战略原则,意味着北京谋求更广泛的全球性利益。年1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书。白皮书强调,由于各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一致,积极开展多边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向世界展示大国担当,宣布中国决定设立为期10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支持联合国工作。此外,中国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力量机制”,组建人规模的特别部队,在必要情况下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
中国外交新趋势主要可归结为北京落实外交政策时着重强调的方面,以及北京提出的某些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是其中之一。这一倡议旨在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扩大亚欧合作空间,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总而言之,中国理念意味着全面吸收伙伴国积极同中国开展各领域合作。目前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这个倡议,其中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达到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中国领导层认为,这一倡议“将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显而易见,眼下中国稳居世界主要大国之一的地位,对地区和全球发展施加影响。
一、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特朗普因素)
大选前,唐纳德·特朗普猛烈抨击上届政府的“转向亚洲”政策。但此举并不代表美国放弃这一政策,而很可能是打算为“转向”战略增加新内容。特朗普的新立场以美国经济利益为基础,对外政策不能以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转向”战略得到新版罗纳德·里根总统“和平源于力量”思想的充实。特朗普时期这多半会表现为通过增加美国海军数量,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存在。某些资料显示,未来30年美国海军的规模将扩充至艘战舰。
对于中国来说,如果中美不能就削减贸易逆差(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亿美元,占美国整体贸易逆差的69%)达成协议,美国将被迫采取强硬措施。不排除美国强化对中国的外交压力,特别是围绕中国南海问题、朝鲜核计划、中国台湾问题等“敏感点”。第三国,首先是美国政府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uai.com/dxdm/9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