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
1.周围血管征:毛细血管搏动征、枪击音、水冲脉、Duroziez双重杂音。2.脑膜刺激征常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压增高等病。3.心房颤动听诊特点: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率大于脉率(又叫脉搏短绌)。4.心脏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5.一侧气胸和胸腔积液可使气管向健侧移位,而肺不张和胸膜粘连可使气管向患侧移位。6.呼吸困难在临床上可分为哪三种类型: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7.在安静状态下出现颈动脉的明显博动,多见于主动脉关闭不全、高血压、甲亢、严重贫血。8.呕血的三大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粘膜出血。9.正常呼吸音有支气管呼气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气管呼吸音。10.浅反射系指刺激皮肤、粘膜或角膜反射引起的反应,它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11.深反射是刺激骨膜或肌腱引起的反射。它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挠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12.细菌性痢疾粪便呈脓血便;阿米巴痢疾粪便呈果酱样便;霍乱粪便呈米苷样便。13.正常肠鸣音为每分钟4-5次,持续3-5分钟未听到称肠鸣音消失。14.右侧锁骨上淋巴转移的癌多见于肺癌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癌多见于胃癌。15.意识障碍可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临床包括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16.X线特性包括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或生物效应。17.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IgG。18.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三均匀”特点是指病灶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19.小肝Ca通常是指肝脏单个癌结节的最大直径小于3厘米。20.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多多见于_病毒感染_。21.尿量少于ml\24h为少尿,高倍视野尿红细胞平均超过3个\Hp为镜下血尿。22.肝癌患者体内多见_甲胎蛋白_升高;EB病毒阳性多见于_鼻咽癌_患者23.肺纹理由肺血管,支气管,淋巴管组成。主要分支是肺动脉分支,纵隔位于两肺之间。24.CT上显示正常淋巴结直径多小于10mm。25.大量积液:液体上缘达第2前肋间以上。27.食管的左前壁生理性压迹: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28.穿透性溃疡表现为龛影深度超过1cm。29.垂体瘤:局限于鞍内小于10mm的微小腺瘤。30.支气管的扩张分型:柱状型,囊状性,曲张型。31.胸部X检查方法:透视,摄影。CT:肺窗、纵隔窗。32.支气管部分阻塞分别是: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33.黄疸按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34.心律失常:起源异常和(或)传导异常。35.酮体:是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的总称。36.LDL可致动脉粥样硬化,HDL抗动脉粥样硬化。37.乙肝血清学标志: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即“二对半”三、简答题1.心脏听诊中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产生机制和区别1)机制:
①第一心音:标志心室收缩期的开始。主要由心室收缩开始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快速关闭,瓣叶及附属结构突然紧张引起的振动所产生。
②第二心音:标志心室舒张期的开始。主要由心室舒张开始时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引起瓣膜及血管壁振动所产生。
2)区别:
区别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音调
较低
较高
强度
较响
较S1弱
历时时间
较长,约0.1秒
较短,约0.08秒
与心尖搏动的关系
同时出现
之后出现
最强听诊部位
心尖部最清楚
心底部最清楚
2.简述支气管呼吸音和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听诊部位支气管呼吸音: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的气管区域。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骨角附近及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及肺尖附近。
3.简述中心性发绀和周围性发绀的特点中心性发绀:全身性发钳,除四肢末端、颜面(口唇、鼻尖、颊部、耳垂)、躯干皮肤外,也累及黏膜(如口腔黏膜、舌的腹面黏膜)。发绀部位皮肤温暖,局部加温或按摩绀不消失。
周围性发绀:常出现于肢体的末端与下垂部位,如肢端、耳垂、鼻尖。发钳部位皮肤发凉,若给予按摩或加温,皮肤转暖,发绀可消退。
4.现病史的问诊内容有哪些1)起病情况:包括起病时的环境,发病急缓。
2)患病时间:指起病到就诊所持续的时间。
3)主要症状特点:包括主要症状出现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程度/缓解或加剧的因素等。
4)病因与诱因:与发病有关的病因(如中毒、感染、过敏等)和诱因(如气候变化、环境改变、起居饮食失调等)。
5)病情的发展与演变:指患病过程中主要症状的变化或新症状的出现。
6)伴随病状:指伴随主要症状出现的其他症状,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7)诊治经过:患者本次就医院诊治时经过。
8)一般情况:指患病后的精神、体重、食欲、睡眠及大小便等。
5.如何鉴别咯血与呕血
咯血
呕血
病因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癌、心脏病等
消化性溃病、肝硬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等
出血前症状
喉部痒、胸闷、咳嗽等
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
出血方式
咯出
呕出
血色
鲜红
棕黑或暗红色、偶为鲜红
血中混有物
痰、泡沫
食物残渣、胃液
反应
碱性
酸性
黑便
无(咽下时可有)
有,呕血停止后仍然持续数日
出血后痰的性状
常有痰中带血
无痰
6.试述发热的病因发热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无菌坏死物质的吸收:
①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
②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
③组织坏死与细胞坏死。
⑵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等。
⑶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缺水等。
⑷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及慢性心力衰竭等,一般为低热。
⑸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如中暑、重度安眠药重度、脑外伤等,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
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功能性发热,多为低热。
7.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①CT平扫时呈边界不规则低密度病灶,可单发或多发。
②内可出现坏死或囊变的更低密度影。
③增强扫描见动脉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癌肿周围更加清楚。
④门静脉期和实质期,病灶密度迅速减低。
⑤呈明显快进快出改变。
8.分别叙述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点1)中央型肺癌
直接征象:
①肿块,位于肺门区,呈圆形或分叶状。
②支气管内息肉样充盈缺损。
③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阻塞,呈鼠尾状或杯口状。
间接征象:
①阻塞性肺不张,上移之水平裂与肺门肿块构成反“S”征(指右上叶)。
②阻塞性肺炎:反复发作,吸收缓慢的渗出性病变。
③阻塞性肺气肿:被阻塞肺叶含气量增加,透亮度增高。
2)周围型肺癌:
①早期、小的单发结节或球状影。
②生长性肿块。
③分叶状轮廓。
④边缘段毛刺。
9.何为阻塞性肺气肿及阻塞性肺不张,两者的X线特点阻塞性肺气肿:
①由于支气管部分阻塞产生活瓣作用,空气能吸入,不能完全呼出,导致肺组织过度充气而膨胀。
②X线特点:肺野透过度增加,肺纹理稀疏变细,可见肺大泡。胸廓呈桶状,肋间隙增宽;心影狭长呈垂位心型。
阻塞性肺不张:
①肺叶支气管完全性阻塞,导致肺叶体积缩小,肺萎缩的改变。
②X特点:肺叶体积缩小,密度增高;叶间裂移位;肋间隙变窄;肺门及纵隔不同程度向患侧移位;邻近肺叶代偿性肺气肿。
10.肺结核的分型1)原发性肺结核(Ⅰ型):1.原发综合征;2.胸内淋巴结结核。
2)血行播散性肺结核(Ⅱ型):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2.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3)继发性肺结核(Ⅲ型):1.结核球;2.干酪性肺炎
4)结核性胸膜炎(Ⅳ型):1.结核性干性胸膜炎;2.渗出性胸膜炎;3.结核性脓胸
11.良恶性胃溃疡的X线鉴别诊断要点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龛影形状
圆形或椭圆性,边缘光滑整齐
不规则,扁平,有多个尖角
龛影位置
突出于胃轮廓外
位于胃轮廓之内
龛影周围和口部
粘膜水肿的表现如粘膜线、项圈征、狭颈征等。粘膜皱襞向龛影集中直达龛影
指压迹样充盈缺损,有不规则环堤,皱襞中段、破坏
附近胃壁
柔软,有蠕动
僵硬,峭直,蠕动消失
12.叙述肝硬化的CT表现1)早期肝脏正常或增大,中晚期肝脏缩小,肝轮廓呈结节状凹凸不平,肝叶比例失调,肝门和肝叶增宽,脾大,可伴有腹腔积液。
2)门静脉、脾静脉和侧支血管扩张。
3)肝硬化时,由于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可导致肝的密度减低。
13.大叶性肺炎的CT表现1)由于CT密度分辨力高,在充血期即可发现病变区呈磨玻璃样阴影,边缘模糊,其内血管隐约可见;
2)实变期呈肺叶或肺段分布的致密阴影,在显示支气管气象方面较X线胸片清晰;
3)消散期随着病变的吸收,实变密度阴影减低,呈散在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
14.窦性心律的心电图表现①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
②P波频率为60-次/分。
③P-R间期0.12-0.20秒。
④P与P间距差值≤0.12秒。
15.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表现①期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
②波前无P波或后偶有逆行P波
③完全性代偿间歇
④T波多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16.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表现①提前出现的异位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②P-P间期大于0.12秒
③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④QRS波群多为室上性
17.中性粒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增多:
1)生理性增多:常见于胎儿、新生儿、月经期、妊娠和分娩时。
2)病理性增多:①急性感染(化脓性球菌)。②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大量破坏。③急性大失血。④急性中毒。⑤某些肿瘤及白血病(最常见者粒细胞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
1)感染(G-杆菌,病毒)
2)血液病(再障)
3)慢性理化损伤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脏肿大)
5)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18.淋巴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淋巴细胞增多:
1)生理性增多:常见于婴儿
2)病理性增多:①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如革阴)。②某些慢性感染。
③淋巴细胞白血病。④肾移植术后,如发生排斥。⑤再生障碍性贫血。
淋巴细胞减少:
1)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长期放射线损伤。
3)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19、各系统的首选检查方法X线: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骨骼肌肉和关节系统。
CT: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价值较高。
生活の艺术▼往期精彩回顾▼传染病学重点:名解+简答失眠的中医辨证施治生化复习-填空题爱分享的抚医人觉得可以的话,给小编加个鸡腿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uai.com/gjqh/9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