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维尔京群岛 >> 国家象征 >> 正文 >> 正文

立陶宛希奥利艾的十字架山

来源:维尔京群岛 时间:2020/8/15
怎样才能做到自我保护呢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m/17176.html

立陶宛希奥利艾的十字架山

年9月19日

昨晚住的拉脱维亚里加的酒店网络不通,所以我没能整理完简单的旅游照片。这是多年来第一次遇到这种倒霉的状况。旅游一天之后很疲劳,但不抓紧时间整理照片很快就会忘记照片的内容或名称。所以每天晚上整理照片是必修课,也是现在高度依赖网络的我们遇到网络不通时特别不爽的原因。

今天是波罗的海之旅的第六天。早饭后驱车前往立陶宛的希奥利艾。

车上聊天,我说了一段在西班牙的奇遇,是迷路时遇到一高雅老太太执着帮我的感动经历。李导开玩笑说,弄不好是遇到女王了。然后他讲,有一次在瑞典,早上在王宫花园游览,见一老头遛狗,于是喊老头,过来帮拍照。老头拍完,小李问,你怎么这么早就出来?老头回答说,我住这儿。李没认真想。后来突然悟到,猜想那是国王。一查照片,还真是。后悔没合影,也感叹不已。

9:50,大巴到达离立陶宛希奥利艾12公里处的十字架山近旁。

在立陶宛近几个世纪的历史中,十字架山是立陶宛人为和平与独立、为在战争中失去的亲人祈祷的地方。同时也是天主教徒以和平方式抗争不公和侵略的精神象征。

下车以后,走过平坦宽阔的田野,来到十字架山山下。这里有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空旷和寂静。

最前面有一个很高大的十字架,受难的基督张开双臂被钉在十字架上。

十字架山是一个朝圣地。据认为,第一批十字架,是立陶宛人年11月反俄起义后,放置在从前的一个军事掩体处。

十字架山比我想象的要低矮,只是一个小山包。

从这里入口。

几个世纪中,前来朝圣的天主教徒在这里安置了许许多多十字架,以及巨大的苦像、圣母雕像耶稣雕像以及数不清的小型雕像和其他宗教品。

外层的十字架比较新,有些上面还刻有日期。

面对成千上万汇聚于此的十字架,心头有震撼。虽然在车上李导有提醒,但是亲眼所见,并在整片十字架山中小道上行走,还是被震住了。

我不是宗教徒,但是,这些十字架所代表的正义与善良,所代表的争取自由与独立的不屈的精神,所代表的生命的宝贵和灵魂的高尚,令我向其表达尊重和致敬。

登上十字架山并不难。走登山木阶梯,大约十分钟不到就到山顶了。

这个上面写的是中文。

几个世纪来,前来朝圣的天主教徒不断的在这里安置十字架,据估计目前大约有40多万个。而且还不停地有人拿着新的十字架上山来。

几十万个十字架,上面刻着各种的语言,矗立在十字架山上和山边。

我下山之后又绕着山包走一圈。

这里是一个朝圣地。并不是墓地,而事先我误以为是座坟山。

在山的右侧,有一座十字亭。

走过去,看见亭内这些寄托哀思的宗教品。

站在亭边的制高点上,展望整个十字架山,层层叠叠的十字;俯瞰四周,空阔无边的草地。很壮观的一个朝圣地。今天日行几百公里,跨三个国家,主要的景点之一就是这个十字架山。

传统上,将波罗的海三国划在东欧阵营,实际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各方面都更接近北欧。

从纬度来看,北欧五国最南部的丹麦,比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更靠近南方。从语言来看,爱沙尼亚可视为芬兰语的方言,差异非常小,拉脱维亚也属波罗的海语种,与芬兰语、瑞典语很接近。文化习俗方面,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也更接近北欧国家,而不是斯拉夫系的东欧。

立陶宛情况有些不同。这里是芬兰控制的极限位置,因此立陶宛受北欧影响较小,而与陆地上的波兰、德国、白俄罗斯有更深的联系。年,立陶宛大公国君主迎娶波兰公主,这位公主也是波兰王位唯一继承人,立陶宛君主相当于迎娶了一位女王,以较小的立陶宛兼并了较大的波兰,也由此开启了年之久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历程。立陶宛因此深受波兰文化影响,本地波罗的海语和波兰语结合后,形成了立陶宛语。王国壮大之后,四面扩张,领土最大时曾包括现在白俄罗斯的首都明斯克、乌克兰首都基辅。后来王国在沙俄、普鲁士、奥地利的联合打击下,被三国瓜分,立陶宛归属沙俄。一战期间德国曾占领立陶宛,战后立陶宛独立。不过在二战前夕,苏联兼并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再次并入苏联。以后苏联解体时,三个国家纷纷独立。在波罗的海三国,能够感受到一种对苏联和俄罗斯的仇恨与排斥。

出十字架山,走到大巴上车点。看见一个琥珀销售点。这里的琥珀质量好,又是白菜价。只不过我纯粹外行,溜达了一下,放弃了捡便宜的机会。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uai.com/gjxz/5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