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首发于年第4期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期
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被做空探因及对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的启示
肖宇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上海)
[摘要]我国正在进行证券发行由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转型,这是市场化的重要改革,但在放松准入管制的同时,需要配套的行政监督与市场治理的完善与成熟,我国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的经历可看作是这场改革的先行先试。近几年不少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从明星股到被做空机构质疑造假甚至退市的原因,既有企业的信息披露瑕疵和上市结构风险的内因,也有中介机构失灵,做空机构恶意做空等市场因素,还有跨境监管合作真空的制度性原因。从中概股在美国的经历来看,上市公司在享有注册制的发行效率与便利的同时,要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中介机构要尽职承担市场看门人职责,否则政府监管、市场的做空机制和投资人的司法诉讼都会在事中事后阶段造假的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承担惨重的法律责任,我国注册制改革必须同时建立配套监管制度体系和市场治理机制,才能保障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
[关键词]中国概念股;做空;放松管制;注册制;信息披露;集团诉讼
[中图分类号]D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14
我国当前证券市场改革的重心在于“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证券注册制改革是牛鼻子,是资本市场改革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
注册制改革是将政府监管的重心由事前向事中事后转变,尊重市场的作用,重视信息披露监管,并需要相关的配套制度共同发挥作用,若配套制度没有建立和成熟就贸然放松准入监管,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我国企业并非没有经历过注册制,只是不在国内,而是在海外证券市场。目前已有多家中国企业正在或曾在海外上市,在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海外成熟资本市场采用的都是证券发行注册制。
因此,我国企业在海外注册制市场的实践,会为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证券发行制度改革带来最为直接、感性的参考与研究样本。
中国概念股(后文简称“中概股”)是指在国外上市的中国注册的公司,或虽在国外注册但主营业务和实际控制方在大陆的公司的股票,包括在海外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种。
本轮做空事件重灾区在美国,从研究的便利与集中性考虑,本文主要以美国市场做空中概股为主要研究对象。近十年来中国在美上市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从年到年6月共有家中资企业在美国上市,仅年在美上市企业就达到45家,成为金融危机后海外证券市场的亮点。
但自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年底启动了对中资在美国上市公司反向收购模式的调查,一些做空机构开始大肆做空中国概念股,导致股价大跌,甚至有的公司遭受到停牌或者退市的处罚。
经笔者不完全统计,从年下半年起至年底,从美国证券市场退市的中概股共计75家,50%以上公司的股价跌到5美元以下,年能成功在海外上市的企业不到5家,中概股过去10余年所积累的市场信誉受到重创。
本文以我国企业在美国证券市场被做空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几十起做空事件和做空报告的资料收集和消化,对美国SEC相关工作人员的访谈等方式,分析我国企业被做空的原因,一方面为我国正在或将赴海外上市的企业提供前车之鉴;另一方面为我国注册制下行政监管与市场治理机制如何发挥作用提供了样本,以从中吸取制度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被做空现象与做空报告攻击的中概股问题
(一)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被做空事件概览
本轮做空机构对中概股的做空是在年美国SEC启动了对中资在美国上市公司反向收购模式的调查后趁机而入的,攻击中资企业并颇有“成效”的几家做空机构是浑水(Mud-dyWatersResearch)、香橼(Citron)、alfredlittle.北京专业治白癜风的医院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uai.com/rkzz/3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