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兔,男,来我处就诊,时年四岁。年2月1日,因腹痛、黑便,医院急诊,各项体检报告显示,“入院后,吐血一次、便血两次,大便和呕吐物中,均含有红血球血红蛋白,白细胞值。便血、呕血之血值较高,。”
胃镜检查报告显示:“胃窦黏膜充血水肿,环绕幽门可见三个不规则大溃疡,最大的有4*2.5cm,表面白苔覆盖,周围粘膜充血肿胀,幽门圆,开闭自然。”最终病理分析结果发现,“胃粘膜中度急性炎症,部分上皮糜烂,胃壁增厚肿胀(最厚处1cm),小肠粘膜中度慢性炎症;腹腔有1cm的腹水,窦性心率过速。”
年2月22日,医院“病危通知书”后,求治于中医。初诊:我用大拇指把脉,来回翻动以取其左、右寸、尺脉。
脉象:左寸沉取、浮取极虚、几无,右寸类似阴实,右关浮取偏洪实有劲,沉取弦细、偏虚。本脉虚,胕气有余,为胃火脾虚,舌苔白、厚、腻。问之,大便已有较长时间蛋花状稀便,难自控。
我为之开了第一个疗程的连锁药方:
药方1:知母20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5克黄芪20克莪术5克白
术10克党参10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升麻10克陈皮10克(补中益气汤合轻剂白虎汤加减)
以粳米半斤,煎出浓米汤,以汤代水,煎上方药剂,每次喝两小口,温服。
药方2:制附片5克干姜5克炙甘草10克酸枣仁20克柏子仁10克远志10克当归10克杏仁10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柴胡5克桃仁10克
药方3:生黄芪30克莪术10克杏仁10克百合10克桑白皮15克百部10克桃仁5克白术20克
按照以上中药方吃了一个月,医院进行“胃窦溃疡”复查:“未见明显溃疡面,胃前壁瘢痕形成,围内有较多积气与少量滞留物,胃壁增厚凸起部分,从患病时的1cm减小恢复到0.19cm,腹水深1.3cm。”
溃疡已结疤愈合,炎症减轻,孩子精神恢复了许多,饥饿感也明显增加。饮食控制较好,主食是大米粥。
年3月15日,开了第二个疗程的中药。
药方1:白芨(打粉)3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生地10克桃仁10
克红花10克仙鹤草30克川芎10克茯苓60克
药方2: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三棱20克莪术20克茯苓60克
药方3:炙甘草30克酸枣仁30克柏子仁30克远志20克茯神30克生地20克麦冬20克五味子20克茯苓6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白芨30克
4月份检查结果:“消化道检查,一切正常,”腹水完全消失”。痊愈。后续用调阳明、缓养生法,至年,“六养四治”,三、四月就诊一次,免除开刀切胃之苦,却获根治。
对确诊的胃溃疡,止痛、消溃疡、补脾胃,是常法,甚者开刀切胃,只看胃,只治胃,不及其余。医院常规。本书所举小兔兔病例,其胃粘膜凸起1cm,癌变可能小,息肉成数高不易措置,溃疡血症,殊难着手。“观其脉证”患者年幼,其六部脉象完全混乱,虚实夹杂,血证严重。其中,有一部右关脉特别怪异:
浮取洪偏实,沉取虚弱,单一的右关脉,出现阴阳脉,相当罕见。这和外感伤寒的全脉浮缓(桂枝证)或浮紧(麻黄证)完全不同。更何况两寸脉象,沉取都极其虚弱。
这个单一的阴阳脉,表示病孩的胃强脾弱,病孩平日很馋,多食,胃“气有余便是火”,询其额、肩、膊、颈胀痛,一餐食面条三碗,方得知足。小儿有口臭,极为罕见,但“胃火消食”,口臭熏人,阳明胃经火旺无疑。我摸四岁幼儿之脉,用拇指置关位,时不时左翻右滚,取其寸、尺脉象,所求、所得、所观、所知,一如成年人,颇为奇异,此当有早熟、任性之性格与个性,自受其咎,正是《易经》常言的“无咎”的明确背反,按其动、其卦、其脉、其证,病属疑难兼危急重症,“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是无疑的。
对此病案,只能从阴阳调节入手。两寸都虚,肺和大肠、心和小肠,两对各自互为表里的脏腑,连同其功能,都虚弱得很,所以我首先补脾泻胃,以此为切入点,而不用理中汤、四君子或小建中汤,尤其不能用神曲、三仙等药,也不能针灸足三里等补足阳明经穴,而用小剂白虎汤(泻胃火),用补中益气轻剂强脾气。
这孩子胃口不小,一餐可食三碗面条,吃饭快;容易饿,狼吞虎咽;其两寸皆虚,上虚则缺气、没劲,嘴巴就不喜欢动,几乎不咀嚼食物。上虚还会引起眩晕。
第一个药方,有点特殊,但是比较重要。五脏六腑大大小小,深深浅浅、里里外外,基于阴阳平衡转化的“圆运动”,一定要恢复平衡震荡的运转;要靠脾土中气。所以后面的两个药方,都是缓补两寸。其中,黄芪加上莪术,是君药。这两味药,或加白及、白术、白芷,三个“白”,以色入肺,同时还可以修补溃疡。
从患者六脉看,心、肺、脾三脉都虚,最弱的脉,不是脾胃,而是左寸(心与小肠),浮取、沉取,都虚而近无,得须防护;唯独肾气很足。略加黄柏、知母,可以不去管双肾。
孩子病证,与脉象相符。心弱,表现在睡眠极少;“阳不入阴,阴不抱阳。”心阳到晚上无力收敛,就会无端兴奋失眠;肺弱,从小易感冒、流涕、打喷嚏。
可用辛夷、苍耳子。当然,用得更多的是杏仁、百合、桑白皮。胃强脾虚,表现在胃口好,吃得多,但是不吸收,大便全是蛋花状。先天肾气足表现在从小不尿床,两个月内就出足乳牙。
这个病例,第一个方子,要补脾阳、泄胃火。用补中益气,不用四君子汤,也不用附子理中。
补中益气主要是实脾,其中知母、石膏、甘草三味药,为轻剂白虎汤,清胃火,一补一泻,阴阳转动、潜移、默化,拨动阴阳脾胃之“圆运动”,一拨即转,回归自然天成态,是为主治法则。
粳米浓汤缓煎,是引经之大法,胃溃疡大出血两次,均不用止血药,尤其不应大开刀,大切胃。缓泄胃火,是为“正治”。虽然孩子正在服用一种胶状的西药保护胃,但是这个药是单一护胃,并不能催进胃部细胞的新陈代谢、溃疡愈合和能量平和。需要用中药从根本上调理孩子的代谢能力和修复功能。
“白虎汤”是张仲景《伤寒论》名方。清·吴鞠通曾为“白虎汤”立禁令,“四不与”。对此幼童病例不适用,不能用。像这种以浓粳米汤煎极轻剂“白虎汤”,我常用以治多年不治之额头痛疑难病。不受吴氏“四不与之约束。以泻为和、为补,是兼及脾、胃表里之“阴阳分离”,须宜不拘一格。
第二方则是强心、补足睡眠。火为土之母,补火生土,仍然兼及脾胃表里。独强小肠促进其中气恢复、吸收增强,一服后,蛋花状屎已消失。在几个层次上,右关脾胃、五行阴阳,各得兼顾,其五脏六腑趋向阴阳平衡震荡,“圆运动”恢复旋转,生生不息。从长远来看,孩子的左寸表现了最重要的隐患。对心经脏腑,一定用补。第三,则是补肺,包括治疗他的鼻涕、咳嗽、喷嚏、鼻炎。
胃溃疡的形成主要跟饮食习惯以及性格、脾气、心情有关,中西医都作如是观、如是说。孩子平时吃的越多,胃酸分泌越多,饥饿时,习惯性分泌较多胃酸,就会直接接触到胃壁而导致其受损,很容易导致胃部器质肥厚,产生胃溃疡、胃黏膜受损、胃穿孔、腹膜炎等疾病;会引起发高烧、腹疼、便血、呕血,最后就要开刀、洗腹。
B超单显示,孩子的胃溃疡已经全部痊愈,胃粘膜凸起结节的一厘米高度,已全部消失。后续康复,即进入“六养四治”阶段,到年春,患儿痊愈,无复发,全健康入小学。短短两个月时间内,他就恢复了整体健康,实属侥幸。一方面孩子的自愈能力很强,另一方面中药的调理思路对准脉证,这么小的孩子,得如此重症胃溃疡,上呕血、下泻红、黑血如此之多,非常罕见。胃强脾弱,在病
儿右关这一个脉位上,就是阴阳脉,更是绝无仅有。千百病儿中,不得一、二。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吃饭慢,吃得少,温吃,嚼烂。
吃多并不吸收,反而增加了脾胃负担,损伤中气。老人、父母之时习,经常要求幼儿、少年吃多,求补,殊不知食多却吸收少,效果时常逆反。孩子需要养成一日三餐定时减量食谱,可以慢慢根据情况,调整到最佳状态,此谓之“优选、优化”,系统学理论里的名词可用。其中有震荡,即弹性增减,是为善。
对此病例用药量较一般幼儿病例大得多,此乃形格势禁,不得已而为之者也。不足为训。
以上章节节选自何轶群所著《系统医学论稿》
逍遥子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uai.com/rkzz/4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