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这么优秀的你
已经置顶了我
导读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年四季度私募基金行业统计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年底,美国私募基金管理人家,资产管理规模12.54万亿美元(折合85.63万亿人民币)。放眼国内私募,高下立现。截至年6月底,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家,已备案私募基金支,管理基金规模12.60万亿元。也就是说,中国私募数量领先美国私募近8倍,而美国私募管理规模领先中国私募近7倍。一、中美私募基金各项数据对比1、美国私募基金行业管理资产规模超过中国10倍。
根据SEC的标准,私募基金净资产是基金投资组合的市场价值/公允价值+出资人尚未出资部分(uncalledcapital)。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认缴规模为4.89万亿,相当于亿美元。
虽然中国和美国关于私募基金行业规模的数据统计方法不尽相同,根据前文提到的“一大一小原则”和以上数据可以推断出美国私募行业管理资产总规模在中国10倍以上。
(注:红色条代表为中国,蓝色条代表为美国)
2、美国单支私募基金规模平均为中国的7倍。
中国单只私募基金的规模为2.35亿人民币(相当于0.37亿美元)。美国单只基金的规模为17.15亿人民币(相当于2.7亿美元),相对于中国的7倍左右。
3、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平均管理规模仅为美国同行的二十分之一。
在中国全部私募基金管理人之中,扣除家资产管理为零的机构,剩余家。这家机构平均管理资产规模为8.17亿人民币(1.29亿美元)。
而美国同行的平均管理净资产规模为.12亿人民币(24.9亿美元)。美国私募基金管理人为中国的20倍。
4、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资产超过亿人民币为85家,而美国为家。
美国管理PE基金资产超过20亿美元的家,而管理对冲基金资产超过15亿美元的为家。
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民币PE基金超过亿人民币的机构为37家,管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超过50亿人民币的机构为51家。
中国私募基金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资产规模与美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5、美国PE基金平均规模为中国的3倍。
中国的PE基金平均规模相对中国的对冲基金规模要大很多,平均为4亿人民币(0.63亿美元),而美国PE基金的平均规模为13.2亿人民币(2.1亿美元)。
(注:红色条代表为中国,蓝色条代表为美国)
二、美国私募到底“美”在哪里1、美国私募基金经理人的私募基金业务呈现多元化。
如果把SEC公布的各类别私募基金管理人单独统计汇总,例如把对冲基金、PE基金等不同类别私募基金管理人加在一起为家。这比SEC最终确认的家多了将近0家。
显然这0家是包含在家之内的,这表明许多私募基金经理人的私募业务呈现多元化,同时管理不同类型的私募基金。以黑石为例,它不但管理PE基金,还管理房地产基金、对冲基金等私募基金。
(注:单位为家)
2、相比中国私募基金,美国私募基金形式更加丰富。
美国私募基金的类型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对冲基金、PE基金、VC基金,房地产基金,还包括资产证券化基金、流动性基金等。这些私募基金形式在中国还有待进一步的细化和创新。
3、避税港在美国私募基金注册地中扮演重要角色。
总体来看,美国私募基金的注册地(按照净资产计算),一半在美国本土(49.7%),一半在开曼、爱尔兰、维尔京、百慕大等著名的避税港。这充分体现了私募基金利用避税港进行运作的特点。
4、相比美国PE基金,美国对冲基金注册地更青睐避税港。
规模在5亿美元以上的对冲基金更青睐开曼群岛(55.4%),超过美国本土(31.5%)。
5、养老基金是美国私募基金的最大份额持有者。
养老基金是美国私募基金的最大收益所有人,占25.3%,全部持有份额达到亿美元。而私募基金本身(包括FOF、基金管理出资及跟投基金)占20.2%,持有份额达到亿美元。
而FOF背后的出资人主要是养老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为主。看来,养老基金是私募基金最大的基石投资人。
总体来说,美国私募基金的出资人主体是各种类型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FOF、主权财富基金、非营利组织、保险公司、银行等),个人投资者仅占13.9%的基金份额。
机构投资者在PE基金中的持有份额更加集中,其中养老金占33.4%,私募基金(FOF为主)占21.8%。个人投资者仅占8.8%。
三、中国私募崛起的原因通过对比不难看出,美国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远超中国。究其原因,美国私募基金最早可追溯到年,时间比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更为久远,中间虽然也出现过大量的爆发,但是最后存活下来的都是规模相对较大的私募基金企业。同时美国本就以全球市场为主导,而中国私募基金只做中国市场,本身市场容量不一样,所以总规模也会大于中国很多。
另一个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两国的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阶段不同,造成了美国的私募基金数量少但每支基金平均管理规模远大于中国。具体来看,美国的证券市场有超过年的历史,并且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金融资产在全球领先,居民早就形成了将金融资产交给专业机构打理的理念。
中国的私募基金虽然和美国相比规模差距较大,但是近几年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主要有三个原因:
1、高净值人群不断增加。
据《中国高净值人群数据分析报告》,去年我国高净值人群已达到万人,可投资资产规模约65万亿,资产配置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这为国内私募基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位,国内高净值人群也在不断扩大,他们所掌控的财富越来越多,同时,一些优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也在积累自己的口碑,逐渐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私募基金行业的佼佼者。
2、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中国证券投资市场对海外的开放程度不断地提高,随着股市和债市开放的政策出台,将带来海外对人民币的强烈需求。中国的资产在全球海外基金的资产配置中比例是少得可怜,基本上不值得一提,但是年7月和9月,中国央行向其他国家的央行先后开放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年2月央行开放境外中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债券市场额度,表明我们的门槛已经拆除了,大门已经打开了,如果您要投资股票或债券的话,今天央行放开了额度,可以直接到央行申请银行间债券投资额度。
3、中国央行全球影响力凸显。
中国的经济体量、中国的高速发展通过中国央行的独立性开始在全球资本市场表现出来,过人民币是挂钩美元的,所以美国的货币政策局限了中国央行的操作空间,看美国的货币政策就等于看中国的货币政策,非常一致,但是中美汇率开始走向互动,人民币慢慢跟美元脱钩,体现出了中国央行对全球资本的影响力。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中国金融和实体经济,还对全球金融及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这一点在今年尤其明显。央行的红线规模是各国央行规模里面量最大的。中国央行的影响力凸显,主要是表现在今年两次汇率波动对全球市场的影响,一次是去年的8月份,一次是今年的1月份,由于人民币贬值导致汇率的波动,过去人民币贬值的幅度非常小,每次只有2%—3%,是一个相当稳定的货币,但是这样的贬值幅度却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幅度波动是同时发生的,这个阶段造成了标普指数和发达市场的指数两次大跌。
由于中国本土私募基金对央行政策的理解更为透彻和深刻,中国的对冲基金在理解中国国情、理解中国政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过去由于中美整个挂钩,现在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大加强,这种优势得以更好发挥。
中国私募基金将成为承接海外资金对中国资产配置需求的主要力量,也将成为帮助国内资金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新生力量,借助央行的影响力,或许在未来,将会成为世界一流的对冲基金,国内私募基金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四、中国私募行业未来展望1、中国私募基金行业方兴未艾,未来5年处于黄金发展期。
年,美国GDP为160亿美元,中国GDP为亿美元。美国GDP为中国的1.56倍。而美国私募基金行业管理资产规模竟超过中国10倍,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差距还相当大。
未来5年,中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无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资产全球化配置、创新创业等都离不开私募基金的支持与参与。未来5年,将是中国私募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根据过去5年的发展速度估算,中国私募基金行业规模在年有望超过15万亿人民币。
2、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多元化策略和全球化策略是必然的趋势。
自从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领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纷纷开展多元化的业务策略,不断丰富私募产品。
有能力的PE机构纷纷开展对冲、债券、资产证券化、FOF等私募业务,而对冲基金也在VC、PE方面积极拓展,协同发展。提供综合的另类资产解决方案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做大做强的核心策略。
另外,领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建立网络,通过本土化团队,在全球各主要资本市场寻找投资机会,更好满足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
中国领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需要在多元化投资策略和全球化策略方面未雨绸缪,加快布局,以应对未来来自海外的竞争,以及到海外去竞争。
3、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是美国私募行业的基石,中国相比劣势明显。
前文数据提到:美国私募基金的出资人主体是各种类型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FOF、主权财富基金、非营利组织、保险公司、银行等),个人投资者仅占13.9%的基金份额。
美国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正是得益于美国养老基金于上世纪70年代允许配置私募基金。可以说以养老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是私募行业发展的稳定器和基石。
通过这些机构投资者在VC、PE、房地产、对冲等基金的长期、连续的配置,有效促进了美国的创新创业、企业公司治理的提升和价值发现。也为养老基金提高收益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除了全国社保基金,中国的养老基金先天不足。目前来看这是与美国最大的差距。中国的养老金还无法在私募基金配置方面担当重任,哪天能够雄起,没有人知道。
但目前行业要积极行动起来,推动国家在政策上面做好设计,为未来养老基金和企业年金投入私募基金做好政策准备。
4、丰富私募基金类型,差异化竞争,创造价值,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求。
中国的私募基金类型相对比较单一,大多数私募基金管理人从事同质化的竞争。从全民PE,到全民VC,再到全民新三板,大多数私募机构都是在跟风操作,吃别人嚼剩的骨头。导致市场不是过冷就是过热,投资靠运气,而不是依靠自己创造的独特价值。这样的机构虽然有时运气好,但是从长远来讲,无法差异化竞争,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的私募机构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源:投资券那些事儿
人人宽客期货开户福利
人人宽客外盘开户福利
长按并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uai.com/rkzz/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