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为什么英国靠左通行
英国的舞蹈
自助洗衣房
英国的教育
Rachel给我设计的伦敦游
今天写东西的地方也挺不错,在海边,1.5镑一杯咖啡
第一件事是非常神奇的AvonbourneCollege的体操表演,都是8-9年级的小姑娘哦,动作和表情都很漂亮
给大家普及点体操,可能有点人还觉得中国体操很厉害呢,那是至少8年前了,目前的体操,特别是女子,被美国统治。美国女子体操队是当今世界上最强的队伍之一,从属美国体操队。对手包括俄罗斯队、罗马尼亚队、中国队。从北京奥运会团体银牌的高度,美国队过去四年又不断拔高,一步一个台阶。美国女子体操队培养了柳金、艾莉西亚、香农·米勒等世界冠军,也创造了道格拉斯这样的黑人冠军。年伦敦奥运会,美国女团零失误技压群芳。自亚特兰大奥运会后,赢得了阔别16年的女团金牌。年10月8日,美国队以.分获得了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年8月10日,里约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冠军。
虽然英国体操队没有美国那么厉害,但是多少受到美国体操的影响,而且各个中学都在搞,基础很好。体操已经从追求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和难度,转向追求力量之美,舞蹈之美,我们的体操运员从选材开始就是选瘦的矮的,这样比较好翻跟头好训练,但是按照目前的体操审美,要看动作的舒展,飘逸,力量,我们的选手跟他们比无论从身高,力量都缺失很多。造成中国体操目前被落下了,想追赶很难,要几代运动员的调整和努力了。
第二个运动员
第三个
再给大家看些视频
黑与红双人
中间做的是所有参加表演的学生,每一次颁奖,都掌声热烈真诚
他们这样庆祝胜利
这里还有几张昨天沁莹班级练舞蹈的照片,留作纪念
英国的舞蹈和音乐专业历史非常悠久,在英格兰主要有3种舞蹈
1.劍舞ScoordDance
三種舞蹈中以劍舞最為古老,其於羅馬時代傳入英國,是 一支男性舞,以簡單的舞步和複雜的舞節組合而成,包含舞蹈與戲劇的成份。相當於一種啞劇,演員與舞者揉為一體,它在耶誕節及其他各種節慶時來跳,用以慶祝豐收或祈求平安,如同日曆一樣,劍舞也是不斷地在換新改變中。在聖誕節和新年等各種節慶時,在各地表演,由男性擔任,用以慶祝豐收或祈求平安,用基本的跑跳走步法,右手持劍,左手握鄰人劍尖而成圓。
2.莫利斯舞MorrisDance
莫利斯舞也是由男子來跳,生動活潑,本來也是一種祈求降福的儀式舞蹈,包含許多宗教的成份。每年的農業節,按照傳統跳法,以慶祝春天的來臨驅走嚴冬送走鬼神,舞步大多都是走步或跑跳步,要求自然,不加修飾,具有歷史意義。它可以說是劍舞的一個分支,因為兩者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一組舞者循著固定的舞步,拿著棍棒節奏地敲擊著,揮動著大手帕,變化各種圖案,在小腿上繫著鈴子和鮮艷的絲帶。
3.鄉村舞CountryDance
鄉村舞的特色與前二者完全不同,在此之中男女共舞或成單圈或成行列方形或為雙人舞,舞步簡單而令人喜愛享受,但是當它從鄉村傳入城市後,則變得較複雜。它的主要舞步是輕跑步,有時稱為走步,以足底著地而有輕微的跳動,有時由於音樂的關係,而加入疊步或撲克,舞時身體保持直立,而表現很高貴的模樣,雙手垂於兩側,很自然地隨著動作而擺動,隨著音樂的節奏,表現調情的動作。
英国的舞蹈专业一直是强势专业,如果你学习的西方舞蹈的话,那么去英国留学会让自己有更好的提升。英国大学的舞蹈类专业一般接受的是硕士申请,课程分类也比较细,而中国的学生一般热衷于申请的类型有四种:
DanceStudies舞蹈学习;
DancePerformance舞蹈表演;
MScDanceScienceEducation舞蹈教育;
Scenography(Dance)舞蹈舞台效果;
英国舞蹈专业比较好的学校有哪些呢?
第一,伦敦舞蹈与戏剧艺术学院
伦敦舞蹈与戏剧艺术学院是英国排名最高的艺术类院校之一,事实上是八所专业学校的联合体,包括了:布里斯托老威克剧院学校、皇家戏剧艺术学校、拉伯特芭蕾和现代舞学校、杂技空间学校、伦敦音乐和表演艺术学校、芭蕾中央学校、北方现代舞学校、芭蕾中央学校。
第二,三一拉邦艺术学院
这是一所公立院校,由格林威治音乐学院(前身是“三一音乐学院”)和德普福德舞蹈学院(前身是“拉邦中心”)组成。三一拉邦艺术学院称得上是全球顶尖的音乐舞蹈教育中心,学校以创新的课程、精彩的表演和突破式的教育让舞蹈艺术教学水平领先世界。
第三,萨里大学
萨里大学的舞蹈学专业分科比较细,其既有偏重全面学习的舞蹈专业也有偏重舞蹈文化学习的专业。
大家如果打算去英国留学学习舞蹈专业的话,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舞蹈专业的申请对于作品集或者面试都是非常看重的,希望大家能够多多练习,从而可以成功前往英国深造。
下午是胡瑞琳小朋友的数学课
数学就没得说了,他们教的太不堪入目了,太简单。之所以教这么简单是因为,他们的教育理念是让真正爱数学的人到大学再去学,其他人只需要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就足够了。所以你不能说中国人数学好,因为在英美的大学数学系里,很多外国人数学都是很好,你只能说在中国中学生数学学的多。
第二,谈谈洗衣服吧,因为沈老师带着两个孩子入住的家庭洗衣服有诸多限制,所有我们拿着孩子的衣服来到洗衣房
我本来坐着火车到处去看学校,结果屁颠屁颠的来到沈老师他们的住所想着说他们肯定超多衣服,拿都拿不动,所以帮他们拿,结果差点让我吐血的是,就两小袋。就两小袋衣服让我忙三火四的坐一个多小时火车赶回来,没办法,十个头都磕了,也不差这最后一哆嗦,硬着头皮去洗吧。英国的洗衣服也忒贵了,美国是25美分,或者50美分,洗一锅,这里要3个英镑,我看那衣服都不值3英镑。烘干美国是25或者50美分15分钟,这里是50便士7.5分钟。刚洗完,沈老师也刚好被我打晕后刚缓了过来。
英国美国这种自助洗衣房很多,原因是,第一,很多大件的东西家用洗衣机洗不了,比如地毯,大件的外衣,毛毯等等,看过憨豆洗衣服那集你就明白了,他把小熊,灯罩,都放进去跟内裤袜子一起洗。洗衣液和柔顺剂可以自带,也可以购买。第二,洗衣服在家里耗电耗水,还有烘干机也挺贵,还不如在洗衣房里洗。很多人都是开车全家人一周的衣服全部在自助洗衣房洗好。另外,西方人似乎没有内衣外衣分开洗的习惯,但是东方人有这个习惯,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取决于个人。还有他们不晒衣服,即使有很大的院子和阳光也不晒,都是烘干。痛苦的经历是,11月去美国我去洗衣服的时候,把衣服都丢了。。。搞得我走到哪就买到哪,一件体恤一件体恤的买。经常会看到一些家庭主妇在洗衣房边洗衣服边聊天,这也成了社交场合的一种。
晚上在PokesDownStation坐公车去打保龄球和吃晚饭,大概半小时公交,到了Poole的一个保龄球馆
大家投球的手法真是多种多样,有砸地板式,端尿盆式,把球放地上往前推式,原地站好悠胳膊式,老头赶集式,反正是乐趣百出。
姑娘们还打了一会儿MiniSnoker
斯诺克在英国很有市场和群众基础,像大家熟知的火箭奥沙利文,就是英格兰人,还有丁俊晖是我国最出名的球手了,90年代时候统治斯诺克的是台球皇帝亨德利,再之前是戴维斯,不过戴维斯他们退了之后开始去玩花式9球了。我们国家的台球运动兴起,就是小丁搞得,还有个九球美女皇后潘晓婷。
Snoker,本意是做障碍。虽然台球运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5世纪,但斯诺克的发明则相对晚了许多。关于斯诺克的起源,一个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在19世纪晚期,台球运动风行于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军队中,当时流行的玩法是黑球入袋(BlackPool)。这种玩法用1个白球,15个红球和1个黑球。年的一天,驻扎在印度贾巴尔普尔(Jubbulpore)的英国陆军上校内维尔·张伯伦(NevilleChamberlain)和他的战友们觉得这种玩法过于简单、乏味,便决定增加黄色、绿色和粉色3个彩球上去。不久,又嫌不够,再加上了棕色和蓝色球。这种新玩法很快流行开来,从而导致了斯诺克台球的诞生。而斯诺克一词则是当时英国军队中对军校一年级新生的流行叫法。这使得斯诺克被这些军人们用来称呼这种新玩法的初学者,最终则成为了这项运动的名称。
年,当时的英国英式台球冠军约翰·罗伯特(JohnRoberts)在印度旅行时见到了张伯伦并从他那里知道了斯诺克这种新玩法。回国后,罗伯特就把斯诺克台球带回到英格兰。但是,当时正处于英式台球热,斯诺克台球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年代,英式台球日渐衰落,许多名手才逐渐转向斯诺克台球。这其中包括斯诺克台球的传奇人物乔·戴维斯(JoeDavis)。戴维斯首先意识到了控制主球走位的重要性。在此之前,打斯诺克台球的普遍策略是在将明显可以打进的球入袋之后做一杆斯诺克防守。而乔·戴维斯通过良好的意识和精湛的杆法控制主球的走位,连续得分能力明显增强,大大提高了斯诺克运动的水平。从此斯诺克台球才开始在英国兴盛起来,并流行到世界各地。
在Bournemouth的生活临近结束,有些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发现的问题拿出来讨论一下。
英国为什么左侧通行?
道路通行方向是世界各国交通规则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规定了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方位,避免出现混乱和事故。
道路通行方向可分为车辆靠道路左侧行驶和靠道路右侧行驶两类。34%的国家靠左行驶,66%的国家靠右行驶。如果按道路里程计算,全世界28%的可通行道路是靠左行驶的,72%靠右行驶。[2]值得留意的是,除日本、泰国、澳门、印尼、东帝汶、不丹、尼泊尔、美属维尔京群岛和苏里南外,靠左行驶的国家和地区,过去是英国的殖民地,独立后仍然维持靠左行驶。
这幅世界地图展示的是世界道路右侧通行的国家与左侧通行的国家分布。绿色代表右侧通行国家,橙色代表左侧通行的国家。通过图片不难发现,除了几个例外,大多数的英国前殖民地国家都是靠左侧行驶,但是美国、拉美国家、欧洲等却都是右侧行驶的。车辆靠右手边行驶的国家里,驾驶员座位设置在车体的左侧。与此相反的是,左手边行驶的国家里,驾驶员的作为设置在车体的右侧。
过去,几乎人人都是走在道路的左侧,因为在那个封建、以武力为主的年代这么做显然是比较理智的。因为多数人都比较习惯用右手,手持刀剑的人更喜欢在走左侧,这样可以方便右手持剑对抗敌人,让剑鞘不会成为阻碍,放在身体的另一侧。更重要的是惯用右手的人发现从左侧上马更容易一些。
过去,几乎人人都是走在道路的左侧,因为在那个封建、以武力为主的年代这么做显然是比较理智的。因为多数人都比较习惯用右手,手持刀剑的人更喜欢在走左侧,这样可以方便右手持剑对抗敌人,让剑鞘不会成为阻碍,放在身体的另一侧。更重要的是惯用右手的人发现从左侧上马更容易一些。
到十八世纪晚期,法国和美国的车夫开始使用多匹马拉的那种大的马车运输农产品。车上没有专门为车夫设置的座位,车夫们会骑在右后方的那匹马上,让自己的右手可以管理整个车队。因为坐在右侧,他自然就希望人人都能左侧超车,这样就能看清经过的车辆不必被刮到、碰到了。
年沙皇统治期间,丹麦使者发现了俄国盛行的右侧通行的习惯,直到年正式立法确定下来。法国大革命时期对这个习惯也有很大的推动。以前是贵族才有权利走在道路的左侧,贫农们只能走在右侧,大革命过后,贵族们低调了很多,也加入了农民们的行列。4年法国正式规定右侧通行。
之后,拿破仑征服的国家里也推行这种靠右通行的规则,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瑞士、德国、波兰、西班牙大部与意大利等。但是也有英国、奥匈帝国、葡萄牙等坚决抵抗的,持续了多年。
尽管靠右行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骄傲的英国就是不肯被同化。年,英国下令必须左侧通行,殖民地国家也要照办。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印、澳大利亚等前英国殖民地国家要靠左行驶了。
日本虽不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也是遵守靠左的规则,最早追溯到江户时代(-)。历史上英国曾帮助过日本建设很多铁路,当然是按照英国的行车习惯,年这条规定被正式写入法律
北美英国殖民地期间,这个习惯被保留,靠左行驶。美国独立后,想要摆脱一切跟殖民历史有关的东西包括这个行车习惯,所以就改成了右侧通行。
二战以后,加拿大还是有很多地方遵守左侧通行的习惯。魁北克到路易斯安那等法属地区靠右,但是不列颠哥伦比亚、新不伦瑞克等英属地区靠左。之后欧洲的国家开始逐个转变成右侧通行了。
年中国也规定要右侧通行。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国也考虑过右侧通行,但是你懂得,英国的保守派们会尽最大努力反对一切变革,而且还要花很多钱改道,最后只得作罢。
晚上回家后跟Rachel一边喝啤酒一边谈讨了两个问题,英国的教育体系还有伦敦游最佳路线
终于有机会了解清楚了英国整个教育体系,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英国的PrimarySchool是Year1-Year6,之后是SecondarySchoolYear7-11,这个阶段大家接受的是GCSE(GeneralCertificateofSecondaryEducation),我们可以把7-9年级视为Pre-GCSE阶段,10-11年级是GCSE阶段,通过GCSE考试后,学生们进入HighSchool,这个时候通常是16岁,进入高中之后有两种课程的选择,ALEVEL和BTECH,很多人知道ALEVEL,但是不知道BTECH,这么说吧,11年级毕业后GCSE考的好的学生可以继续读ALEVEL,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BTECH,或者说有更高学术追求的学生去读ALEVEL,而想要从事一些专业工作的比如电气工,建筑工人,水管工,等等就去读BTECH这种课程也包括实习等更多practical的东西。所谓的高中就是12-13年级ALEVEL,有一些高中的授课和组织形式很像大学,学生有更多自由,所有干脆就叫College,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这次来的这间学校也叫AvonbourneCollege,其实AvonbourneSchool就是secondary,AvonbourneCollege就是12+13年级。孩子们在college读ALEVEL的时候,就像上大学一样自由自主。大家可以明白,英国要读到13年级,而美国是12年级,我们国家其实也是12年级,那么英国的大学之前的教育实际上比别的国家多一年,这就能理解为什么ALEVEL课程难的原因,因为你学的时间多,同样你也能理解为什么英国的本科是3年,因为人家前面多读了一年。
好了,现在说到上大学,University。可以用ALEVEL或者BTECH来申请大学,当然BTECH能申请的专业比较少,而且很多读了BTECH的人根本不会上大学,他们BTECH结束后再接受职业方面的addtionaltraining后就可以工作了。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不对啊,我孩子高中结束直接去英国读了一年预科,就上大学了。确实,我们来看,传统的英式体系是这样
Primary??Secondary??ALEVELorBTECH??University,因为教育的产业化问题,需要这个体系能够让外国人进来,那么问题来了,比如一个中国学生,初中毕业,也就是9年级结束,那么她想继续在英国读书,直接读11和12年级的GCSE嘛,难度大,因为课程体系不一样,GCSE课程的广度比中国初中要大的多,加上英语能力不足就更不行,英国学生用了三年的PreGCSE才搞定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后面2年考什么科目,中国学生直接过来,根本不懂。当然有很多优秀的家长和学生他们可以manage,因为他们能够直接就选好GCSE的课,目标坚定,然后2年学习甚者1年就搞定GCSE进去ALEVEL,好了,我想说的是,你缺失了一个最大的东西,寻找兴趣的过程,好凄凉。还有,这个阶段的小留学生特别辛苦,特别辛苦,再说一遍特别辛苦。
好了上面那些学生就算解决了,我们再看下一个时间节点来的,就是高二或者高三,满16岁,但是这些人要读ALEVEL嘛,中国的高三也就是12年级,先不说你有没有能力读,就算可以,学生和家长一算账,不对啊,再两年就读到14年级了,比国内晚了2年,这个不行,所以英国的教育部门为了把这些学生留下就得想办法。好了,把澳洲那一套拿来得了,也别说要不要脸的事了,就是给你一年foundation,然后你就去University吧,所以foundtation这条路确实也有,但有2个重要问题,第一,不是所有大学所有专业都有foundationyear,第二,你又缺失了英国的college。
那么foundtation这个东西到底英国人自己读不读呢?答案是,读。哪些人呢?就是对大学专业不确定的中学没读好的又有一些特长的学生想读一些特殊专业,比如艺术,设计,服装,等等,这些人需要一年时间来去想明白以后是不是就读这个了。
好了,现在解释一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就是为啥英国的研究生大多数只有一年,或者说9个月。因为很多英国人刚才说了走了BTECH这条路,就像Rachel的ex那样,Rachel跟我说,近十几二十年英国的最大问题就是overqulified,这次申请留学的同学不陌生吧,被一些中游学校拒绝了之后会用这个词来安慰自己,英国社会二十年前就开始overqualified,也就是说大学生太多,但是你想找个会补房子的,会开挖掘机的太少,而大学生又不爱去学开挖掘机,眼高手低,缺少practical的人才,有没有发现,中国目前就是这样,近五六年开始。Rachel跟我说,比如做教师,你光是university毕业是不行的,没用的,你需要additional的职业训练,相反,她自己本来是通过BTECH学建筑,然后又通过了教师的additionaltraining,她反而可以教英语。那么Master是英国的什么人在读呢,她讲了一个例子,就是Thomas学校的Director,同时管理几个校区,很高级别的管理者了,他才会去选择读个2-4年完成的parttime的Master。还有一种人,就是有志于读博士的,先读个Master看看读不读的下去,所以英国的这个Master含金量是特别的低。可是,正是这样一个在英国鸡肋的东西,被中国学生当成快速完成学业的捷径。
大家回过头看看,英国人有多聪明,他们的传统教育依然没有破坏,只是在这个体系中间过程开了很多入口给国际学生,让他们拿钱过来。来读GCSE的学生,缺失前面3年的兴趣挖掘和幸福快乐,直接读ALEVEL的消耗着时间还有难度极大的课程无法消化,读预科的更是没有了英国中学教育的底蕴,来读研究生的就是送钱来的。这就是coldtruth,想起一首歌唱到,我想哭但是哭不出来。
还有很多细节,比如男校女校问题啊,公立私立问题啊,grammarschool问题啊,有机会再跟大家说。
下面是我们伦敦游的计划
这是周六的
这是周日的
这是Rachel给我们设计的以英国人自己的眼光去逛伦敦的路线,而不是按照游客的思路。她特别提醒千万不要做地铁,孩子们需要enjoyeverythingtheysee,大概的路线是这样的Waterloo下车-LondonEye-Westmin区域和西敏寺桥-BigBen-酒店放东西-白金汗宫-TrafalgarSquare-CoventGarden-皮卡迪里circus-晚上回酒店-knightbridge-VAmuseum-NationalHistoryMuseum
今天的总结
请大家了解我给大家分享的英国教育
请大家做好伦敦的功课,英文地名单词和一些历史故事
想想自己喜欢这里的什么,不喜欢这里的什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uai.com/gjqh/9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