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打假,最先该诛的就是那些泛滥在朋友圈里的伪真理和伪真理中心。以“包治百病”为核心的各色含毒鸡汤,经自媒体各路牛鬼蛇神的魔掌,衍化出九九八十一版神咒,成功降伏了一批崛起中的城市中产阶级。
也许这些收入不高、生活要求却不低的中产阶级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成了全球奢侈品眼中的新兴力量,大牌们抓准这种心理,陆续推出相对低价、却依旧贵得让工薪阶级下跪的周边产品,以此满足其内心。甚至最近LouisVuitton推出3万一套的成人玩具,不料却火了那个哭笑不得的Emoji表情,网友自嘲道:看来离性生活又远了一步!
另一些人也抓住了这种中产心理,在中产身上狠砍一刀,其范围已从厂商扩散到了专柜sales——过去公认专柜是规避假货的唯一途径,如今这个判断标准似乎也不再牢不可破了,尤其在国内。我近期在某二手转卖平台的一次亲身经历,足资证明。
转卖物是市面一款高端护肤品,该品牌单品均价在人民币一千至两千,上架后以一分钟历史最高成交速度被重庆市买家拍走,经聊天才发现对方竟然是专柜柜员!对实物毫无需求的他,购买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新旧掉包,赚取差价!经过我的仔细发掘,除了天子脚下的皇城,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柜员都会私自偷换公司发来的正品,拿去各类二手交易平台转卖,以旧换新比起以假换真,已是手下留情。
我过去还坚信道德和法律管一点用,简直不能相信。我们信以为真的常识是:大品牌绝不可能冒着被罚巨款以及损失品牌形象的风险贪图蝇头小利。可是这个理论仍然存有BUG,套用专柜Sales原话是“所谓支持专柜验货,可哪有专柜验货?除了极个别品牌支持在上海总部验货,其他品牌均认为柜员是没有资格验货的,但是为了让顾客开心,通常都会告知对方是正品”。
除此之外,从工厂到专柜,中间途径数手,很难确定问题是出在哪一个环节,目前并没有健全的制度规范行为,并且基本每个专柜都会聘请一个中国缝纫师傅,长途运输而来的正品,伤残过后未必比仿品优质,都是被工人修复过的。更何况大多国内的Sales都是靠相貌与关系进入奢侈品柜台,而不是像国外那样受训于专业机构。
简单在网上搜索一下,便能发现不可枚举的铁证事实。沈阳万象城爱马仕专柜、南京德基广场宝格丽专柜、北京华贸LV专柜都曾上过电视打假新闻,而关于赔偿的相关案例,至今没有找到一起,大概也只能当作哑巴亏,吃一堑长一智了。
即便如此,奢侈品的生意仍旧在中国做的风生水起,那么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爱买奢侈品呢?大概要从奢侈品的起源说起。奢侈品始终服务于两个用途:生前的盛大辉煌和逝后的高度仪式感。它是世袭阶层用于彰显身份地位的,几乎可以套用在任何国家。这一点很容易在建筑中看到,比如位于布加勒斯特的西奥赛斯古皇宫,以其极端奢华的姿态,矗立在城市平民的正中央。一直以来,建筑比任何政治论述都更强而有力。
奢侈品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得力于两张王牌,一张是,在经济不好的80年代,销售指甲油(在当时被认为是种奢侈品),被当局者认为能够向人们传递“一切都很好”的资讯,随着政策下放而来的大批量订单,彻底解放了囚禁在“黑白世界”数十年的中国妇女,她们终于可以穿上色彩鲜艳的衣服了(至少可以涂上彩色的指甲油),也不用再受到外界的非难和指责了。思维一旦开化,再去剥夺那样的自由,比不管民众的死活还要危险。
第二张牌就是,民主化是使奢侈品发展迅猛的催情剂,一方面它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奢侈品,另一方面代表着历史悠久的阶级分层正逐渐消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多数消费品在品质和数量上,都呈线性成长的趋势。
全球化及信息的高效传播也功不可没,也许对某些人而言,奢侈品就是他们的一切,可是在品牌方看来,消费者的social行为好似宗教一般,是可以被指导的。例如一年一度的Iphone新品发布会,就好像由大祭司组织的古老宗教仪式,与阿兹特克人在祭献仪式上祈求来年太阳在预计轨道运转一样,发布会的举办是为了向追随者表明:革命性的新产品绝对能够支持他们在明年蓬勃发展一整年!
相较之下,中国在奢侈品的发展上,似乎走得有些极端化。行业有个著名的词汇叫做最能简要概括。它的意思是:人们一旦尝试奢侈品的甜头,就很难再抗拒它的诱惑,再想回到原本的消费水准,就变得难上加难。
对某些地区和消费者而言,时间与金钱的消费支出反而呈非线性成长趋势,即所谓的炫耀型消费。例如那些出入在北京CBD写字楼的年轻女孩,即使每个月只拿着元的收入,宁愿省下口粮也要钻进SKP买下1万元的包包。
这就是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需要追究毒鸡汤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一掷千金购买的奢侈品,并非纯粹的个人享乐主义,更多是出于social目的。即使阶层消失,人仍然需要差异来确认自己社会地位,这种渴望进入上流社会的心态,喂养出一批信用卡大户,你会发现,类似SKP或万象城这样高端场所的大客户,不是大叔就是极其年轻的貌美女子——既不懂奢侈品也不享受奢侈品带来的快感,却依旧会模仿他人去购买的人。
有人说,没有哪个女人不羡慕那种能够随意出入专柜刷卡消费的人生,只不过大多数人的愿望终将只是梦想,所以才有冷言恶语,批判的话说得好像她们从来没有羡慕过别人一样!但是你若生活在国内,真的没有必要过多羡慕那些背着名牌包包的男男女女,世界上有接近一半的国际大牌都生产于咱们的天朝大国,穿Prada背LV的女生,听着像是在投胎上过分努力的白富美,你们基因或许相隔十万八千公里,但你们从秀水买来的包包却极有可能和她们的包包是失散多年的“亲姊妹”。
一个爱马仕的KELLY包包高仿价格不到五千元,但是转卖到专柜至少6位数起,并且还需要配足一定金额的其他货品,才有资格购买。市面上眼花缭乱的奢侈品鉴别方法有很多,但假货的市场却从来没断过,根本性的区别方法在于:奢侈品一定是以文化为根源的,当你购买一件中国的奢侈品(如丝绸)时,你买的绝不仅仅是一块布,而是一种中国文化的象征品。
16年五大奢侈品在主要城市的专卖店数量
同理,香奈儿或BMW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奢侈品,也因其生产中心及原料产地均忠于品牌原产地,从而能够确保其产品的品质及服务水准能够与品牌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不幸的是,越来越多一线品牌都选择了迁移产地,名声响亮的DIOR或者Burbbery,名义上虽然归入了奢侈品的行列,实际却产自劳工成本低廉的地区,某种意义上,离开起源的大牌如同失去身份的没落贵族,在这个文化面临消散,通俗化与失根性的世界里很难站稳阵脚。
在奢侈品的定义,有一项重要指标是:如果奢侈品不再能显示出身份地位,也就丧失了作为奢侈品的价值。转而言之,如果购买是出于品质而非品牌,那么真假的标准也就失去了意义,只要不拿去倒卖、鉴定,你认为它是正品,对你而言它就是正品。
(以上图文均来源于网络)
版权申明
院长今日为你准备的是原创内容
版权归精神病院常住客所有。
如欲转载,请事先联系院长
邮箱:meimei
gmail.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uai.com/gjqh/9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