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之旅的最后两日,就是在吃、喝、玩,以及在船上闲逛度过的。邮轮上的活动一向丰富多彩,健身课、舞蹈课、电影以及各种各样的其他娱乐,能让你一天都不重样。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演出和电影啦!最后两天的巡游,除去看演出和电影,以及待在房间里刷剧看书,基本上都是在自助餐厅和露天泳池度过的。要是无聊了,就看看有没有打折的酒水、精品店促销,或者其他有趣的活动。
只要打开手机,划拉划拉,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活动,甚至还有哈利·波特问答游戏,没错,在座的各位都是麻瓜。
在活动最多的皇家剧院外面,悬挂着这艘船上主要工作人员的照片。下面标注着他们的姓名,职位和国籍。你可以发现,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度,这艘船本身就是一个diversity的象征。
在餐厅,我们遇到过中国服务员小哥哥和服务主管姐姐,还有印度服务员、中东服务员等各种肤色相貌的人。而这艘船的船长是意大利人,首席工程师是波兰人,船上住房主管和船上人员主管都是英国人。再往下看,还有法国人、美国人、日本人等来自各个地方的人。
皇家剧院在船头,酒吧在船尾,走过去会经过精品店和赌场。在赌场,21点的桌子上有三个人在玩,庄家小姐姐发牌手法极其娴熟,特别漂亮。周围聚拢着好几个人观看“战况”。旁边另一张赌桌上没有客人,一位庄家小哥盯着面前的电脑,不知在做什么。
赌场下午会有折扣酒水,仅需两刀就可以买到一杯含羞草鸡尾酒——颜色特别好看,味道有点儿橙汁的感觉,酸酸甜甜还不错哦!
拿着酒杯,穿过赌场,走去船尾的露台。酒吧里有年轻男女在一起小酌,也有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坐在吧台前和调酒师聊天。这些细碎的场景片段,在动手写游记的时候,清晰地显影在记忆中,连当时的背景音乐似乎也萦绕耳边。每每回想起来,嘴角都会不由自主地勾起,感觉昔日景象映在眼前,十分美好。
彼时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就站在那里,看着太阳逐渐落下。天空从蓝色转为淡淡的橙粉,最后沉默成无边无际的黑色。
下午五点十二分
下午五点二十八分
下午五点五十六分
平时在生活里,喧嚣的信息通过手机和网络扑面而来,很少会这样沉下心,去观察自然的变化。像这样静静地站着,偶尔啜一口酒,不过几十分钟,就能欣赏太阳西沉,月亮东升,昼夜轮替,光影变幻,真的是太过美妙的事情。
每时每刻天空的颜色都在变化,最新款的手机应该也很难捕捉那种微妙的差异。自然的色卡是最美最协调的。哎,回去重新拾起画笔,好好画画吧!
白天可以泡在浴池里,或者躺在太阳底下,幸幸福福地吃着香草冰淇淋。到了晚上,海风逐渐凉了下来,就可以泡在按摩温泉里,好好放松身体。
那天晚上,露天大屏幕播放着狮子王,甲板上两个露天按摩温泉,旁边那个温泉池里坐着四五个年轻男女,看着应该是大学生的样子。狮子王的片头曲甫一响起,几个人就开始胡乱咋呼起来了——嗯,调儿是对的,就是不知道在唱些啥。
不得不说,什么时候AMC能搞个按摩温泉影院,那可也太舒服了吧。当然,温泉里不能泡太久,大约十五分钟就够啦。出了池子,用浴巾裹着,躺在甲板上继续看。新版的狮子王也很棒,但是老版狮子王才是陪伴我童年的那一部。
你可能想到了,海风真的好凉哦。不到十五分钟,就被冻到溜回房间了。当然,还是撑到了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BePrepared》唱完才回去的哦!
航行的第九天,睁开眼睛,就看到外面迈阿密码头的风光了。这两天在海上,除了低旋的海鸥以外,只有蔚蓝的水面、澄湛的天空和雪白的云彩,乍然看到建筑和道路,还有一点儿不习惯呢!
下船安检,水果类一概不能带下船,于是默默地把前一天晚上留下打算当早餐但是没来得及吃的橙子丢进了垃圾桶——超级圆润好看的橙子呀!然后打车前往民宿,民宿旁有一家星巴克,太久没有喝到除了汽水果汁以外的饮品,先来一杯pinkdrink再说(后来太馋了又点了一杯白巧克力摩卡,感觉十分罪恶)。
Miami,Florida
民宿在迈阿密南海滩,也就是迈阿密最著名的海滩。这里一年四季阳光明媚,道路平坦,十分适合休闲度假,特别适合在自行车或者敞篷车上享受美好时光。
入住民宿后,就到附近的街道上走走看看。因为临近圣诞节,很多地方是不开门的,因此只能欣赏一下外观啦。
从民宿步行五分钟,就来到了华盛顿大街。真的是每个美国城市都有一条华盛顿大街呀(林肯大街表示不服)。这条街上有一个犹太人博物馆,假日不开放,但可以从外面看到精美的彩色玻璃。查了一下,这应该是是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名下的一个博物馆。
在迈阿密的路上,除了棕榈树和豪车以外,还总能在交叉处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筑。
不得不说,对于我这样一个自小在北方长大的人来说,看到满街随风轻轻摇动叶子的棕榈树还是觉得新奇,每一棵树都长得好像假树啊!打理过的树干仿佛水泥铸就,笔直地高耸上去,质地和高度,都有恐龙时代的感觉。
去了一趟超市,买了食材和苹果酒。在一整排带酒精的苹果酒里,挑了一个瓶子最好看的,没有再仔细研究商标说明。结账的时候还在疑惑为什么不查ID,难道是因为酒精度都不到4%吗?拿回家一看,发现居然在一堆正儿八经的苹果酒里拿了一瓶苹果酒饮料。
圣诞节认真备餐。在船上连续吃了八九天西餐,着实想念家常炒菜了,于是就安排了最普通的番茄炒蛋,双椒炒肉和土豆炒洋葱。
当然,还是配上了那瓶没有酒精的苹果酒。特别喜欢各种果酒,日本的梅子酒或者韩国的柚子酒我都很喜欢,苹果酒也是感恩节和圣诞节必不可少的。不过对于葡萄酒来说,个人不太喜欢涩口的感觉,所以除了甜滋滋的冰酒以外,我对葡萄酒还是敬而远之的。啤酒会喝撑,白酒辣嗓子,总而言之还是梅子酒苹果酒柚子酒真香!
民宿楼下有一家LaPlaya的小超市,规模虽小,东西却挺全,哪怕是在圣诞节前夜也一直开着门。突然很想吃Airheads的酸糖条,可惜没有想吃的味道,于是买了别的糖果。
迈阿密天晴的时候阳光明媚,暴雨来袭前却有一种乌云压城的感觉。这是大概下午六点拍的照片,太阳还未落山,却已经是黑压压一片了,风很大,吹得棕榈树沙沙作响。
虽然在邮轮行程中已经去过很多海滩了,但还没有踩踩迈阿密的海滩。这是南海滩东侧,十分宽阔,沙子也很细腻。
如若不是黑云压顶狂风大作的话,很适合在这里度过一个下午。从小到大我都喜欢玩沙子,特别执着于建造水利工程——挖好几个坑,把海水引到沙滩上,建造一个远离海波的“水库”。
正是涨潮时分,于是在海边踩了踩水,就回去洗澡了。当时穿着的那双凉鞋,回来后曾经认真冲洗过沙子,待哥伦布迎来春天以后,再次穿上,依旧体验到了沙子扎脚的感觉——真是从迈阿密一路旅行到哥伦布的沙子啊。
LastDay
民宿checkout的时间是早上十一点之前,吃了粥和糖拌西红柿以后就出门了。机票是晚上六点,因此先去机场存好行李,再探索一下迈阿密市区。
从机场到市区可以坐轻轨,$2.25一趟,很方便。自助购票就在候机楼里,也有当日的daypass。
中途早下了一站,却无意中看到了彩色的停车楼。虽然白白浪费了四十分钟的时间,嘛,但是吹吹风也不错。
圣诞节过去以后,基本上博物馆之类的场所都重新开门了,加上仍在节假日,人流不多。一直喜欢去逛各种博物馆和艺术馆,于是决定最后一天的下午前去迈阿密历史博物馆。
在迈阿密历史博物馆,凭学校ID可以购买学生票,$8。博物馆有两座建筑,总体来说是比较值的。对于喜欢橄榄球的小伙伴们来说,应该是必访之地。
从购票处一走进去就是现代博物馆区,叫做HistoryandOurselves,首先看到的是数十件诉说着迈阿密现代历史的物件,其中就有可口可乐自动贩卖机和一个已经七八十岁的霓虹灯广告牌。可口可乐确实是美国一个很难忽略的文化符号了。
红红的小自动贩卖机大约一米多高,真的很可爱,看着就让人很有买一瓶快乐水咕噜咕噜的欲望。
现代博物馆区还有诸如独木舟、化妆台、善待动物组织游行时用过的浴缸等不同的物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迈阿密的发展。
二楼是橄榄球博物馆,有很多NFL(NationalFootballLeague,全国橄榄球联盟)比赛的球衣和用过的橄榄球等展品,还有互动区域,比如可以看看你的下肢和橄榄球运动员们下肢对比的模型。(突然想起芝加哥那个体育博物馆里,则有很多著名篮球明星的“大巴掌”模型提供对比,普通人的手放进去显得小的可怜。难怪篮球在他们手中就像玩具一样听话!)
还有可以模拟比赛投球以及模拟接球的游戏,总之如果对橄榄球感兴趣的话,真的是个神仙场所。可惜我不太懂橄榄球,所以也只是走马观花,看个大概。
博物馆的另一栋楼则是古代和近代历史。
一进门先是远古时期人类的各种工具,除了常见的箭头、斧头以外,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不看介绍完全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比如这里,中间这个,长得像个哑铃,实际上是做饭的厨具。
这栋楼里也有很多展区,例如在迈阿密地区颇有影响的Whitman家庭的记录、民权斗争的记录、殖民时期的记录等等,大体也都是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展览的(Whitman家庭展览是在摄影展览馆后面、博物馆藏书图书馆旁边)。
曾经一直以为海绵是一个人工的东西,只不过叫做“海绵”,海绵宝宝就是被扔到海里的一个洗碗海绵而已……直到来到了这个博物馆才知道原来海绵是一种动物,而且还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早在六亿年前就开始在地球上生活了。
海绵不仅仅可作为生活工具,也是一种医疗材料,美洲沿海曾经有过大量人工海绵“种植”——丢下几块海绵,过上几年就可以收获一大片一大片的海绵啦。
从古代展区一直往里走,就是殖民时代展区啦。其中有当时殖民者们建造的护城墙上观望角楼的模型,可以钻进去体验一下,要小心碰头哦。我可就因为太兴奋而“bang”的一声捂着脑阔在地上蹲了好久。
在衔接博物馆不同展区的地方,布置了一个摄影展。上面这幅夺得了国际单张摄影展的第二名……可能是我不太懂艺术吧,但是这个斗眼二哈真的好可爱嘿嘿嘿!当然,还是有很多特别特别有意境的照片哒!
在整个博物馆里,除了殖民时代展区以外,个人觉得最有趣的就是近代社会发展的版块了。其中,有一节大大的黄色公交车厢陈列在展区里,十分显眼,允许人们走进去参观。
在博物馆的展品里,常常需要仔细观察,才可以真切地看到各种历史事件留下的痕迹。比如这辆公交车车窗上方贴着的“whitepassengersseatfromfront(白人从前往后坐)”,就是当年种族隔离的鲜明证据。
这令人想起年民权运动里,非裔美国人联合抵制蒙哥马利公车的事件。罗莎·帕克斯,即美国历史书上的“民权运动之母”,在公交车上拒绝给白人让座而被捕且定罪。于是当地黑人社区和民权领袖们组织了抵制活动,以此要求人们能得到平等的待遇。
抵制活动进行了一年多,直到当地种族隔离的法规被废除为止。在抵制领袖当中,有一位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马丁·路德·金。
从博物馆出来,去一家叫做VeroItalian的意大利餐馆吃了他们家特色的小披萨。这家店装修风格特别温暖,以玻璃和木头为主,蛮有情调的。
从餐馆出来,就去找回轻轨站的路。路上能看到很多有特色的建筑和地标,比如这个叫做GesuChurch的罗马天主教教堂,建于年,是迈阿密地区最古老的教堂,也是在当地非常少见的老式教堂。
因为地理位置和各种活动的原因,这个教堂并不经常开放给外来游客。我去的那日教堂也没开门,但是根据网上看到的照片,教堂里面真的非常美丽,所以大家有机会的话一定记得进去看看哦!
坐轻轨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废车场。两三层楼高的废弃汽车和汽车零件,还挺让人震撼的。
抵达机场,取寄存的行李,办理登机手续。迈阿密机场的人是真的多呀,似乎一共有三个安检入口,电子公告板会提醒排队的时间大概有多长。一进去的第一个安检口显示要等三十到五十分钟,而最后一个安检口只需要五分钟,有时候多走几步反而能省时间耶。
夜景美丽,两个小时的飞行以后,又回到了哥伦布。从穿着短袖短裤还觉得有点热的南方海滨,回到了穿两三层都有点瑟瑟发抖的北方城市,一出机场寒风袭面,懵懵的。
嗯,旅行之后最想吃什么呢?螺蛳粉!于是,回哥伦布的第二天,立马兴高采烈地煮了一锅螺蛳粉吃。嗯,加上蘑菇、白菜叶、冻豆腐和午餐肉,真香!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旅行的人。周末可以开车去附近的城市,或者坐飞机去稍远一些的地方,这种一两天的行程能让人了解一个城市最基本的样子,却无法真真正正地把自己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
但邮轮是不一样的。没有wifi和流量,你会被迫让自己沉静下来,去观察身边的事情和风景。你会逐渐开始享受慢悠悠的感觉,仿佛是第一次了解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细碎的存在是从来都没有注意到的。
原来太阳落山会带来这么多颜色在空中交织;原来海浪是这样子一波一波绵延不绝地打过来的;原来棕榈树的叶子在下雨前会发出沙沙的絮语;原来……世界太美好了!
上一次这样沉浸在旅行当中,约莫还是两年前合计坐了八天的火车,从印第安纳波利斯跑到西雅图、再从西雅图跑到旧金山、最后再返回学校吧。这种旅行在过程中或许有时候会有些无聊,但是到最后细细想起来,也是闪闪的回忆碎片最多的行程呀。
要好好生活,把走过的路,把旅途中的风景和感受记下来,然后继续热爱着这个闪光的世界。就像《在路上》里凯鲁亚克所说的,"Therewasnowheretogobuteverywhere,sojustkeeponrollingunderthestars",旅途无穷无尽,一直向前就好了。
——那么,《海洋女皇》系列六篇游记,到此结束。从迈阿密到拉巴迪,再到圣胡安和维尔京群岛,充满魅力的加勒比海热情而又炽烈。让我们相约在下一段未知的旅途,一起探索这个蓝色星球的不同角落。
冉如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uai.com/gjxz/6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