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维尔京群岛 >> 国家象征 >> 正文 >> 正文

养生,不是一件事,而是每一件事

来源:维尔京群岛 时间:2021/6/1
本文字数: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疾病是我们每个人内在成长的应用题,题目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呈现,实际都是唤醒我们回归内在的过程。

○很多在现实中面对的疾病,很多人是从症状、身体不适来找病因,如果直接一步走到投影源,就是要在认知系统里找疾病的病因。

○日常情绪引发疾病,是由我们的观念决定的。那我们的观念是怎么来的?其实观念是由内在的认知来的。

○内在认知决定生命过程中将遇到的很多事。我们对一个事件产生的反应,通常是以情绪的形式呈现的。当你产生强烈情绪反应的时候,这个情绪反应会积累,在你的意识中再形成另外一个新的执念,新的对念的执著形成新的观念,新的观念形成新的认知,这些认知积累的结果就是身体状态的真实呈现。

01

疾病是帮助我们觉察的

宇宙空间里的一切存在是因能量平衡而存在,只要能量不平衡,就容易造成疾病。疾病是不自然的能量平衡,或者说能量状态不和谐。当意识能量和物质能量高度和谐的时候,就是一种健康态。不和谐就是疾病状态。

疾病是来帮助我们和内在具足圆满的智慧关联的。疾病让生命彻底觉悟。前提是你要相信本自具足,不相信就无法和内在能量去关联。当我们不断超越内在障碍的时候,投影出的现实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

人的生命过程是一个不断验证本自具足的过程,所有外相都是成就你智慧的助缘。只要出现,一定是来帮你的。

现代人的锻炼、养生是在干嘛?很多的锻炼是想获得一些功能。真正的锻炼获得的不是功能,是功夫,境界不同。修炼实际是为了提升意识能量的维度,当身体达到意识能量和物质能量的和谐,就会为内在提升创造一个好的基础。

很多人把实修和生活分开,其实在入世状态的实修就在每天每时每刻的行住坐卧,每天面对的人、事、关系都是修行的功课,都是每个人内在提升的助缘。这是入世实修的关键。

我们在现实中的一切行为,一切疾病,身体的不和谐都是我们修炼的功课。这个时候你的觉察会在每个当下,我们才在入世里进入实修状态。所以,修行不是一件事,而是每一件事。

02

老子骑青牛

相传,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传奇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也有人问:马比牛更快呀,老子为何骑牛而不骑马呢?

因为,牛意味着生命的能量。周易里讲,“坤为牛,为子母牛”。牛像坤卦大地一样温顺,且忍辱负重,多多繁育。

老子是充满觉知的人,时刻活在当下,所以他不需要匆忙赶路,因而也就不需要马。但他需要为生命注入能量的、厚德载物的牛。

那老子为什么骑青牛,而不是黄牛、花牛或者其他牛呢?古人认为,青,五色属木,木通达柔顺,主生长。

作为一个得道之人,其性柔和,其命清顺。老子返老还童,生命复归婴儿,正待成长。所以择“木”,以表通达柔顺主生长之意。

老子是已成道的人。他时时带着觉知,不会被不明和贪欲所迷惑。因此,老子的牛永远只可能被他骑在胯下,表示老子能够主宰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老子一直在骑着牛,而没有牵着牛或领着牛的缘故。

这一则古老的传说,处处隐藏着人们对天地大道的领悟。一个又一个的隐喻中,往往隐藏着一个又一个的智慧。

03

《黄帝内经》一部巨著,

为何只有13个药方?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奠基著作,是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奇书,其内容之浩瀚、理论之精深,绝非几节课可以讲完。

它里面到底讲什么呢?《黄帝内经》建立起来的思想框架,直到今天都是医学中令人叹为观止的格局。

《黄帝内经》开篇即讲“道”,讲境界与格局。次之,讲一年四季的心理调适。再次,讲人与自然的关系,讲在不同的季节如何调理自己的气血、经络。最后才谈到药,但只谈了很少一丁点。

一部如此浩瀚的巨著,居然只有13个药方。

这对我们今人的启示是:如果境界提升了、心理调整好了、一年四季身体气机的升降沉浮都顺其自然了,就算有点病,刮刮痧扎扎针灸也就好了,一般不用吃药;境界低了、经络没调整好、一切都乱套了,这时候才用得到药。所以,《黄帝内经》展现的就是这样的格局。

《黄帝内经》里用了很大篇幅来讲情志方面的内容。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大意是说,情绪会引起气机紊乱,气机紊乱则百病杂生: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病从哪里来呢?外因是气候变化。“外感六淫”,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内因就是情绪变化,“饮食劳倦,七情内伤”,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所以说,情绪是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一个大问题,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惊伤胆。

“七情”比较复杂,红尘里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七情之中。比如,每天一上班,业绩不错,发工资了,喜;有合作方违约了,怒;孩子成绩下降了,忧;有重要的东西失去了,悲。因而,我们每天都在喜、怒、忧、思、悲、恐、惊里煎熬,如此便会有情绪的紊乱。

情绪紊乱,就会影响身体内部的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气息在身体里乱七八糟地走,长时间都是如此,能不病吗?所以内经讲“余知百病生于气也”,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关键是要学会调解七情。

其实看病容易,开个方子非常简单,两三分钟就开完了,但病根不在外症,而在人的情绪上。据我多年的看病经验,绝大多数人的病都是心理问题引起的,是焦虑、担忧、抑郁等情绪因素引起的。

就像海面上的一座冰山,你看到的只是露出海面的部分,好像已经很庞大了,但那只是冰山一角,海面之下还有更加庞大的冰山。同理,我们看到的身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就是那露出来的一角,海面下更巨大的冰山是什么?是心理压力问题,是情绪上的问题。

现代医学很多时候把它们分开,就好比一个人胃疼,就去消化内科,绝不会想到去心理科,但很多胃肠病都是情绪引起的,治表不治里,终究会复发。所以大家要建立一个整体观念,情绪问题会引起生理问题,生理问题反过来又引起情绪问题,这叫什么?心与身互为影响。如果情绪问题不能解决,格局与境界上不去,就搞“术”上的一套,天天艾灸自己,像烤肉一样,能好吗?《黄帝内经》的格局之高就在于此:先教你领悟“道”,把整个人的格局与境界提升了,然后心理才能愉悦、平静,然后才能不郁结,然后才去调理病症。

04

发病已是结果

治病须调心因

现代社会,几乎人人都有肝气不舒的问题。如果心里有很多焦虑、烦躁的情绪,就会引发肝气不舒。

中医讲的“肝”不同于西医上器官的定义,它的范围很广,是个系统,主管藏血,主导着身体的气血疏通。

而如果情绪淤滞,就会引起身体疏通方面的问题,比如:

口苦、口干、眩晕、消化系统紊乱、往来寒热、心烦爱发火、生闷气、嗳气、呕逆、心悸胸闷、肋骨胀痛、失眠多梦等。

拿消化系统紊乱这个症状举例,像胃溃疡、一些肠道疾病(如便秘、腹泻等),基本全是焦虑引起的。

科学研究表明,肠道里有单位以亿计的神经元,神经元感知情绪,它跟大脑的命令没关系。所以肠道又叫“腹脑”,在肚子里还有一个大脑,这个大脑只听情绪的,依据情绪信号对身体发出指令。

肠道运动是有节律的,而不同的情绪会引起不同节律的变化。

比如某个人失恋了,心情悲伤,肠道蠕动的节律放缓,表现出来就是这个人“茶不思饭不想”。相反地,如果一个人非常生气,肠道蠕动加快,他就容易感到饥饿。

而如果一个人情绪非常焦虑,肠道蠕动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整个节律是乱的,这种压力堆积在肠道末端,即结肠处,就会导致结肠息肉,甚至会转成结肠癌。

所以,对我们来说,要看到身体这些病症背后的起因。中医讲“身心同调”,当身体症状摆在那里的时候,它已经是一个结果了,在结果上调来调去有多大作用呢?所以“不治已病治未病”,我们可以直接回到因上,直接调理情绪。

05

以道调心,治于未病

如何调解七情?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早已给了我们答案。

为医者真正要做的是什么呢?是让大家明理,让大家链接中华文化中的智慧,让大家调好这颗心,这才是健康之道。

心通了,一通百通,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安从来?”

第一句话:这个世界是变化着的,其间生灭变化永无停息,我们只是变化中的片段,不要执着于自我。

光绕地球走一圈,只需要0.13秒;而如果要走到已知的宇宙边界,却要亿光年。

宇宙如此浩瀚,我们的地球只是小小的一个点,或许连一个点都算不上。地球上的每个人更是小小的、短短的一个片段,在空间里渺小,在时间长河里更是微不足道,所以我们到底有什么好执着的呢?

这个世界是无常的,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但我们总是想要永久地持有一些东西,但这是不可能的。就算企业做得非常大,该走那天也得走,我们都是为社会作贡献,并不是说自我获得了什么东西。如果说获得了什么,那就是开发自己心中的智慧与自信。 

如果总是执着于自我的获得,就会陷在得失中,得失之间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得到了狂喜、失去了悲伤、想要得到就会忧思不断,会把自己搞得很疲累,严重的就会病痛缠身。

所以,放下对得失的计较,轻装前进,我们会幸福很多。

第二句话:这个世界是一体的,我们与这个世界紧密联系。你从心里或者以行为向外发出的信息,会影响这个世界,同时,这个世界会以各种方式、以各种倍数回馈给你。

“天人合一”,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整体,其实所有古圣先贤都在讲这句话。

我们作为个体,与整个世界的联系却非常紧密,哪怕是心中的一个念头或者外化于行的一个小小的举措,都会影响这个世界。同时,世界会在不同的时间、以各种形式回馈给我们。

因此,我们会发现,原来自己做的这些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是可以影响这个世界的。明白了这一点,一个人才能真正把境界提升上来。

第三句话:我们可以发出“善”或者“恶”的信息,但是,只有不计功利地发出善的信息,我们周围的世界才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我们才能幸福度过此生。

但行善事,莫问吉凶。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我们不计功利、不计回报地发出善的信息,自己周围的世界就会越来越好,最终自己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把这些浓缩为四个字,就是“无我利他”。

无我利他其实是一条真正幸福的道路。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无问西东》,里面有一句话特别触动我,这句话:“如果你知道了事情的结果以后,你还会有勇气重新开始一次吗?”

如果你现在所做的事情将不会有任何结果,如果你做的好事将没有任何回报,你还会坚持去做一个诚实的人、善良的人吗?还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温暖大家、去发出善念、去帮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吗?你还有勇气坚持做下去吗?

如果答案是“有”,恭喜你,你是真正走在了光明大道上。

能够放下对自己利益、得失的计较,放下小我,弯下身去为大家做事,先前讲到的那些不良情绪就无处落脚、烟消云散了。

所以《论语·雍也》里讲“仁者寿”,《中庸》里讲“故大德,必得其寿”,就是在讲:升起了仁爱之心的人,就会健康长寿。

所以说,健康之道,吾性自足。养得一颗仁爱之心,朝向无我利他的方向,依道而行,这就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愿大家最终获得真正的身心健康!

结缘养生疗愈产品请长按/识别/进入帮你杂行

(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请联系,感恩!感恩您的阅读,如果喜欢本文请“点赞”和“在看”,你的支持是我们更新最大的动力。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帮你杂行运营者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邮件联系: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uai.com/gjxz/8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