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前全国公示语翻译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之二
外国人公示语需求情况的问卷调研与分析
为了准确、深入、充分了解旅游与长住外籍人士对英语公示语的需求和看法,我们在原有非规范公示语样本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广泛的问卷调查。
1.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1.1受访者的国籍和母语分布
本次调查,通过邮寄、网络传输、定点访问、重点走访等随机形式共发放并回收问卷份。被调查对象籍贯包括了亚洲、非洲、北美、南美、欧洲、大洋州6大洲;国家涵盖美国、英国、德国、瑞典、加拿大等49个国家;名受访者均是非汉语母语的人士。为此我们将受访者按照母语分布分别统计,结果发现来自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最多,共人,占样本总体分布的46.0%,样本的母语分布见表1和图1。
表1.样本的母语分布
母语
人数
百分比(%)
英语
46.0
非英语
54.0
合计
被调查对象的国别的具体数据分布:
国别
频次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加百分比
德国
29
7.2
7.2
7.2
加拿大
23
5.7
5.7
12.9
美国
69
17.1
17.1
30.0
新西兰
4
1.0
1.0
30.9
尼泊尔
3
0.7
0.7
31.7
挪威
6
1.5
1.5
33.2
日本
11
2.7
2.7
35.9
英国
54
13.4
13.4
49.3
法国
23
5.7
5.7
55.0
澳大利亚
33
8.2
8.2
63.1
克罗地亚
1
0.2
0.2
63.4
尼日尔
2
.5
.5
63.9
俄罗斯
15
3.7
3.7
67.6
韩国
7
1.7
1.7
69.3
哈萨克斯坦
1
0.2
0.2
69.6
哥伦比亚
1
0.2
0.2
69.8
意大利
4
1.0
1.0
70.8
伊朗
1
0.2
0.2
71.0
波兰
6
1.5
1.5
72.5
突尼斯
1
0.2
0.2
72.8
多米尼加
1
0.2
0.2
73.0
以色列
2
0.5
0.5
73.5
瑞典
26
6.4
6.4
80.0
乌克兰
1
0.2
0.2
80.2
瑞士
5
1.2
1.2
81.4
捷克
1
0.2
0.2
81.7
伊拉克
1
0.2
0.2
81.9
印度
19
4.7
4.7
86.6
科特迪瓦
1
0.2
0.2
86.9
瓦努阿图
1
0.2
0.2
87.1
乌干达
1
0.2
0.2
87.4
荷兰
11
2.7
2.7
90.1
西班牙
4
1.0
1.0
91.1
南非
4
1.0
1.0
92.1
加纳
1
0.2
0.2
92.3
东帝汶
1
0.2
0.2
92.6
巴西
5
1.2
1.2
93.8
美属维尔京群岛
1
0.2
0.2
94.1
比利时
5
1.2
1.2
95.3
爱尔兰
1
0.2
0.2
95.5
奥地利
4
1.0
1.0
96.5
苏丹
3
0.7
0.7
97.3
印尼
1
0.2
0.2
97.5
菲律宾
2
0.5
0.5
98.0
巴基斯坦
3
0.7
0.7
98.8
丹麦
2
0.5
0.5
99.3
芬兰
1
0.2
0.2
99.5
文莱
1
0.2
0.2
99.8
泰国
1
0.2
0.2
.0
总计
.0
.0
被调查对象的语种的具体数据分布:
母语语种
频次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加百分比
德语
33
8.2
8.2
8.2
英语
46.0
46.0
54.2
挪威语
5
1.2
1.2
55.4
日语
11
2.7
2.7
58.2
法语
29
7.2
7.2
65.3
克罗地亚语
1
.2
.2
65.6
豪萨语
2
.5
.5
66.1
俄语
17
4.2
4.2
70.3
韩语
6
1.5
1.5
71.8
西班牙语
3
.7
.7
72.5
汉语
1
.2
.2
72.8
意大利语
4
1.0
1.0
73.8
客家语
1
.2
.2
74.0
波兰语
6
1.5
1.5
75.5
阿拉伯语
5
1.2
1.2
76.7
希伯来语
2
.5
.5
77.2
瑞典语
26
6.4
6.4
83.7
乌克兰语
1
.2
.2
83.9
捷克语
1
.2
.2
84.2
乌尔都语
3
.7
.7
84.9
比斯拉马语
1
.2
.2
85.1
卢干达语
1
.2
.2
85.4
荷兰语
16
4.0
4.0
89.4
德顿语
1
.2
.2
89.6
马拉雅拉姆语
2
.5
.5
90.1
葡萄牙语
6
1.5
1.5
91.6
印度尼西亚语
1
.2
.2
91.8
菲律宾语
2
.5
.5
92.3
北印度语
15
3.7
3.7
96.0
古吉拉特语
2
.5
.5
96.5
尼泊尔语
3
.7
.7
97.3
加泰罗尼亚语
2
.5
.5
97.8
波斯语
1
.2
.2
98.0
荷兰语
2
.5
.5
98.5
普什图语
1
.2
.2
98.8
丹麦语
3
.7
.7
99.5
芬兰语
1
.2
.2
99.8
澳大利亚语
1
.2
.2
.0
总计
.0
.0
1.2受访者在华居住、逗留平均时间
我们请被调查对象填写在华的时间。在人中有人做了回答。
在华时间最长的为15年,最短的是当天才抵达中国的。被调查对象平均在华时间为天,标准差为天,众数为天,即1年。次多的是2年和2周。
1.3受访者平均来华次数
我们请被调查对象填写来华的次数。在人中有人做了回答,但有21人的回答为“很多次”。在给出明确来华次数的被调查对象中,最多的为次,最少的是1次,平均来华7.63次,标准差为23.56次,众数为1次。
1.4受访者平均访华城市数量
我们请被调查对象填写在华访问过的城市数量和名称。在人中有人做了回答。但有26人的回答为“很多”。在给出明确在华访问城市数量的被调查对象中,最多的为个城市,最少的只有1个城市。被调查对象的平均访华城市数量为10.02个,标准差为24.63个,众数为1个。
1.5受访者的汉语熟悉程度分布
我们请被调查对象填写是否会讲汉语。在人中有人做了回答。其中人(52.0%)表示不会讲,人(32.2%)会讲“一点儿”,63人(15.6%)会讲。样本的汉语程度分布见表2和图2。
表2.样本的汉语程度分布
汉语程度
人数
百分比(%)
不会讲
52.0
会讲一点儿
32.2
会讲
63
15.6
缺失
1
0.2
合计
2.关于目前公示语使用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2.1受访者在华旅行时借助的主要向导媒介
我们罗列出了“英语公示语”、“地图”、“导游”和“询问当地人”四个在华旅行时借助的主要向导选项请被调查对象填写。同时,受访者还可以自己填写常用的其它形式的向导。结果发现,在四个选项中,“地图”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有接近一半(45.5%)的受访者表示在华旅行时会借助地图作为向导,其次是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询问当地人”,而“英语公示语”的选择率最低,只有不到三成(28.2%)。在华旅行时借助的主要向导的具体数据见表3和图3。受访者自行填充的回答以“与会汉语的朋友一起”、“请中国朋友写好”等居多。
表3.在华旅行时借助的主要向导
向导
人数
百分比(%)
英语公示语
28.2
地图
45.5
导游
33.2
询问当地人
35.6
向导
1.地图
2.询问当地人
3.导游
4.英语公示语
2.2受访者对中外英语公示语的帮助程度比较
调查表明,有四分之一(25.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和外国的英语公示语相比,中国的英语公示语“非常有帮助”,此外,认为“比较有帮助”的有15.8%,认为“有帮助”的也有四分之一多(25.5)。以上合计达到了66.3%,接近受访者的三分之二。中外英语公示语的帮助程度比较的详细数据见表4和图4。
表4.中外英语公示语的帮助程度比较
中国的英语公示语与其它国家的相比
人数
百分比(%)
非常有帮助
25.0
比较有帮助
64
15.8
有帮助
25.5
没什么帮助
26.7
根本没有帮助
25
6.2
缺失
3
0.7
合计
2.3中国的英语公示语在受访者旅行中的帮助程度
有接近三成(29.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中国的英语公示语在在他们的旅行中“非常有帮助”,认为“比较有帮助”的也有15.1%,此外还有24.0%的人认为“有帮助”,以上三者的比例之和达到了68.8%,超过了被调查对象的三分之二。中国的英语公示语在旅行中的帮助程度的具体数据见表5和图5。
表5.中国的英语公示语在受访者旅行中的帮助程度
中国的英语公示语在旅行中的帮助程度
人数
百分比(%)
非常有帮助
29.7
比较有帮助
61
15.1
有帮助
97
24.0
没帮助
99
24.5
根本没有帮助
24
5.9
缺失
3
0.7
合计
2.4中国的英语公示语的准确与清晰程度
不到1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英语公示语的准确与清晰程度“非常清晰”,36%的受访者认为“清晰”,两项相加为43.6%。而认为“不够清晰”的受访者的总数人,占百分比45.3%,就超过了前两者的总和;另加上8.2%选择“根本不清晰”的外籍旅游者和长驻工作人员,53.5%的受访者没有感受到中国的英语公示语的准确与清晰。
表6中国的英语公示语的准确与清晰程度
中国的英语公示语的准确与清晰程度
人数
百分比(%)
非常清晰
37
9.2
清晰
36.4
不够清晰
45.3
根本不清晰
33
8.2
缺失
4
1.0
合计
2.5当地的英语公示语与其它国际化大都市的一致程度
我们请被调查对象比较自己正在旅游的城市的英语公示语和其它国际化大都市的英语公示语的一致程度,结果发现,认为“相当一致”的仅有3.5%,认为“一致”的有39.4%,而认为“不太一致”的比例最高,达到了44.3%。当地的英语公示语与其它国际化大都市的一致程度的具体数据见表7和图6。
表7当地的英语公示语与其它国际化大都市的一致程度
当地的英语公示语与其它国际化大都市的一致程度
人数
百分比(%)
相当一致
14
3.5
一致
39.4
不一致
44.3
根本不一致
38
9.4
缺失
14
3.5
合计
3.受访者需求倾向的附加调查结果
3.1受访者倾向的卫生间译法
关于卫生间,英语同为母语的不同国籍旅游者、长住人员有不同的说法,我们请被调查对象选择在中国偏爱的译法,结果发现,受访者最喜欢使用“Toilet”,占全体被调查对象的39.4%,接近四成,其次是“WC”,也是超过三分之一(33.4%)的受访者的选择。被调查对象比较倾向的卫生间的翻译方法的具体数据见表7和图7。
表8倾向的卫生间译法
卫生间译法
人数
百分比(%)
WC
33.4
Toilet
39.4
Restroom
93
23.0
Lavatory
10
2.5
缺失
7
1.7
合计
卫生间译法
1.Toilet
2.WC
3.Restroom
4.Lavatory
5.缺失
3.2受访者对中国的应急电话号码的认知状况
我们调查了受访者认为在中国遇到紧急情况时应该拨打的电话号码情况,结果有36.1%的人认为是“”,但是仍然有五分之一多(20.3%)的人认为应该是“”。接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对我国应急电话号码的认知度是“零”。被调查对象对中国的紧急电话号码的认知状况的详细数据见表9和图8。
表9.对中国的紧急电话号码的认知状况
人数
百分比(%)
36.1
82
20.3
48
11.9
10
2.5
50
12.4
缺失
68
16.8
合计
对中国的紧急电话号码的认知状况排序
1.
2.
3.
4.
5.
缺失
选择的被调查对象在中国居/留时间长度最长的为15年,最短的1天。选择的被调查对象平均在华时间为.97天,标准差为67.97天,众数和中位数都是天,即1年。次多的是2年。
3.3受访者认为在华最有效的向导系统
我们请被调查对象选出在华最有效的向导系统,结果“机场”高居榜首,有超过一半(55.9%)的被调查对象对中国机场的向导系统表示了高度认可,其次是“宾馆”,也超过了三分之一(35.1%)。开放和引进无疑是确保这两大系统最为接近国际标准,最高满意度的主因。被调查对象认为在华最有效的向导系统的具体数据见表10和图9。
表10在华最有效的向导系统
向导系统
人数
百分比(%)
机场
55.9
医院
24
5.9
宾馆
35.1
运动场地
10
2.5
交通工具
30
7.4
餐厅
28
6.9
旅游景点
68
16.8
商店
32
7.9
3.4受访者认为在华最无效的向导系统
相应地,我们请受访者选择在华最无效的向导系统,结果“交通工具”名列第一,有超过了三分之一的(33.9%)受访者对于中国的交通工具的向导系统表示了不满意,其次是“餐厅”和“商店”,均超过了五分之一,分别为27.0%和24.3%。受访者认为的在华最无效的向导系统的具体数据见表11和图10。
表11.在华最无效的向导系统
向导
人数
百分比(%)
机场
27
6.7
医院
75
18.6
宾馆
22
5.4
运动场地
34
8.4
交通工具
33.9
餐厅
27.0
旅游景点
40
9.9
商店
98
24.3
3.5受访者认为除公示语外,亟待改进的英语翻译方面
我们请被调查对象选择他们认为的除了公示语之外,他们认为哪些方面的英语翻译亟待改进,结果多数被调查对象选择了“菜单”,有一半以上(52.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中国菜单的翻译亟待改进,其次是“公交车票和火车票”,也接近一半(48.3%);超过30%的受访者认为应当应当有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的电视频道。(在外籍人员居住的宾馆饭店、公寓小区都可以接收海外电视节目的服务。这项结果可以看作是他们对居留地信息需求的公开表示。)被调查对象认为的除公示语外,亟待改进的英语翻译方面的具体数据见表12和图11。
表12.除公示语外,亟待改进的(英语翻译)方面
亟待改进的方面
人数
百分比(%)
宣传册
27.7
广告
74
18.3
报纸
98
24.3
杂志
53
13.1
电视
31.7
商店名称
25.5
菜单
52.2
公交车票和火车票
48.3
节目单
45
11.1
商品说明
40
9.9
很多受访者除对多项选择答案进行了选定,同时还在开放性描述中指出了他们的具体需求:
1.公共交通系统
2.音乐会演出
3.网站
4.导游图
5.商场价格
6.外币兑换
7.ATM取款机
8.药品说明
9.博物馆解说
10.菜单配图
11.街道名称
12.收据
13.讲英语的餐厅服务人员
14.讲英语的出租驾驶人员
15.旅游问讯处
16.医院
17.国际通行信用卡使用说明
18.多语种语言服务
19.景点解说
4.开放性问题的回复与分析
问卷6、7、8、9题为开放性问答题。
第六题重点在于了解哪些公示语在实际应用中会导致文化误解、误导了外籍旅游、长住人员,并期待受访者举出实例。
获得的人的答复中人没有举出任何实例,原因并不一定是未曾被误导,而是公示语总量不够,受访者是在动态中识别、记忆,为此记忆基本是瞬间即逝的。其他人不仅表示有过这样的经历,还举出了一些实例。当然,很多实例实际也是媒体报道的结果,真正的“记忆”是印象的,模糊的,非具体的。
受访者例举的一些曾产生误导的例子(带*为媒体报道过的例子):
1.(some)numberofbusesarethesame,forexample,youhavetwofordifferentdestination,atfirstIcouldn’tdistinguish.
2.*“export”meansexit
3.*“NoNearing”-confusingchoiceofwords
4.*“Pleasecherishthegrass”Insteadof“keepoffthegrass”
5.*“Restrooms”aremisled,Ithoughtthiswouldberoomtogohomerest/tochill
6.“Wehopetowel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uai.com/lyjd/9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