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天大的误解
“徐主任吗?我是前天那个给您送胃粘膜标本,请您给做病理检查的李某某,现在结果出来了吗?”
“出来了,没大问题,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确真不是癌吗?”
“确真不是癌。这个病离癌还远着呢!只要您按时吃药,定期复查就可以。”
“那太好了!谢谢您!我马上去取报告。”
不一会儿,李某某就来到了我办公室。
“您不知道,这几天可把我吓坏了,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李某某手拿病理报告单,看了一遍又一遍。
“这有什么害怕的?不就是做个病理检查吗,咋还把您吓成这样?”
“俺以为是癌呢!”
“您怎么以为是癌呢?”
“俺认识的人都是通过病理检查确诊癌的,所以俺以为只要做病理检查就都是癌呢!”
“不错,癌是通过病理检查确诊的,可做病理检查的不一定都是癌啊......”
类似的事情我每年都会遇见几次,甚至曾有一妈妈患者,在等待病理检查结果的几天里,竟拆洗了家里所有的被褥,做好了不久将要离世的打算。每次遇见这种情况,我都要费一番口舌给他们解释。
/02/
用平常心对待
病理检查包括尸体剖检和活体组织检查。去医院看病医生让患者做的病理检查就是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即通过手术、内窥镜或粗针穿刺等手段,将获得的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活检是迄今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被称为医学诊断的“金标准”。
据统计,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检,疾病的正确诊断率仅为50%,X线、CT、彩超、磁共振等影像学的正确诊断率为75%,而病理检查的正确诊断率则达99%以上。因此,在西方国家病理医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
也正因为病理检查在肿瘤诊断中的重要作用,以致某些人误以为只要做病理检查就是肿瘤,甚至就是恶性肿瘤(癌)。
其实,病理检查并不仅仅是查肿瘤,更不仅仅是查癌症。
从理论上说,所有的疾病都是通过病理研究出来的。只是有些疾病通过病理研究之后,临床可以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检、实验室检查、各种影像学检查等无创检查能大体诊断,才不一一进行病理检查,像最常见的感冒、高血压、冠心病等等。
/03/
为什么做病理检查
话再回到前头那位患者身上。他左上腹疼痛不适半年多,有时伴嗳气、反酸、烧心等症状。体检,左上腹轻压疼,无反跳疼。这既可能是恶性的胃癌,也可能是良性的胃炎或胃溃疡病等。
如何鉴别?首先要用内窥镜(胃镜)检查。而内窥镜检查发现患者胃窦有小片表浅糜烂,是胃炎还是早期胃癌?仍无法分清。
于是,只能取一点病变组织送病理科做病理检查——是胃炎而不是胃癌,一锤定音。
这样的例子每天都会发生。医院,总体来说,病理检查的结果大多数还是良性的。即使是癌前病变或是早期的癌,手术后也几乎痊愈。
知道了这些,医生再让您做病理检查,您还会再吓得睡不着觉了吗?
NO!NO!静等病理检查的结果就是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医之本编辑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uai.com/zrzy/9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