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珠穆朗玛峰的不幸遇难者
(外四首)
丹尼尔(浙江)
在不幸的源头,总有一桩意外。
在幸福的源头,总有一桩巧合。
——波德里亚
在雪峰之上
寒冷的天气与严酷的环境
粘合,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
语言无法尽数勾勒
攀岩爱好者步步为营
在攀爬中——
在萧条的枯树旁休整
在僵硬的尸体旁耳语
在刺骨的冷风中哀悼
在险要的山坡上鞠躬致敬
在珍珠粉状的雪堆里祈祷
祈求上苍——
“给死者一个下葬的机会”
让尸骨归于土壤
而不至于裸露在冰山雪地。
勇于挑战的登山家
怜悯之心四处扩散
在这荒山野岭
开凿一条新的道路
引领着他们前进的正是那些残骸
停留在树枝上的乌鸦
像神灵一样守护着人骨
干硬的尸体散发着浓郁的湿气
与恶劣的环境浑然天成
在孤独和无助中叹息(黯然神伤)。
一具尸体就是一个“路标”
一具尸体就是一道“风景”
尸体派对现场
横七竖八的散落在
珠穆朗玛峰的各个角落
被雪覆盖着,随处可见。
冷风呼啸而过
带着一种视死如归的冒险精神
在雪峰中不幸遇难的:
女人或者男人。
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被飘雪覆盖的遗留物、帐篷、氧气罐
围困在这里的人最终死去
留下身上的行囊、水壶和打火机
呼喊声像潮水一样渐渐退去
不忍离去的背影让绝望者谢幕。
鱼龟
一
树林里,浅水洼
一只头暴露
巡视周围的一切
空气里混杂着
香烟味、烤烧的味道
活捉上来的鱼献出了生命
在火堆里献祭狩猎人
野蛮人、印第安人
以及维尔京人;
在一起时,谈论着买卖
女人和马匹。
二
小坑洼、树根,烂泥坑
都成了龟的栖息之所,
静静地守候着黄昏
看着拨开的云雾
又卷缩成了一团
形成各种图案
——鸟兽花虫
或像一个四平八稳的圆桌
默默无言。
三
夜里,发情的野兽
叫喊声像利剑穿过胸膛
刺穿心脏
帐篷露营的野蛮人
团团围住
一堆地狱之火,
手里拿着折断的树枝
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围在火堆旁
提起过去一些
死去的人,至少他们
一起面临着困境、死亡。
绿蛙
黑夜闭上眼睛
披上绿装
活蹦乱跳的绿蛙从砖头缝里
探出头来
眺望着微微发暗的云层
是时候出动了
大批闲散的昆虫在夜空中
飞舞,摇曳生姿
如饥似渴的绿蛙跳出巢穴
以矫健的身手出动
环视着周围,寂静无声
有时静止不动地
观望着蜘蛛的动向
或者蹲在地面
吞蚀的诱惑从空气里缓慢的散开
它们的行踪不明
从水草丰美的地方
到清澈见底的小河边
从豆绿色的菜园子
到雨水冲刷的小树林
可见它的出现多么完美
路上铺满了石头、瓦块
匆忙赶路的行人
惊扰了一只停留在树枝旁的绿蛙。
通常它会单独行动
出没在雨季,潮湿的
地面是它的游乐园
它的踪迹就像一只翠鸟的踪迹
决然不会在同一个地方
逗留太久。
献给左池
雨水从灰色的天空中降落
清洗着岩石、古洞、樟树
石碑上记载的树龄超过祖祖辈辈
游人的目光触及到墙画、水池、银币
大红花盛开的地方吸引着我的眼球
香客络绎不绝在庙里焚香、礼拜
香炉里散发着古老的香气,
民俗从古至今牵引着后世的人们
一位来自异国他乡的背包客嘴里嘶喊着:
“这群中国……”,很像一个外族人
受到当地人的歧视和排挤
压迫感从内部胸腔里爆裂、喷溅而出
倾泻到诗人乐此不疲的兴致上
黏糊糊的露水藏匿在石壁和石凳下
石碑上的刻字经久不变
山林里的小动物到处乱窜
引来无数的人围观
摄影师诧异的眼神
从花丛中调转过来,展开调查
就像一只蜜蜂采集花粉时
留下的吻痕,从左到右。
突兀的举动瞬间凝固在转移的视线中
三月的雨水充足的令人难以忘怀
陆续收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差
那些曾经在树干上刻写名字的人
至今都会被记住的人
爬虫钻营着自己的梦想,在叶子
以及树干上,有时在阳光下暴晒
风景秀美的地方吸引着我们
英国人从台阶上走来
坐在庭院里的老人目送着你离开。
春燕
一
卸下包袱,
屋里传来了振振飞声,
仿佛回到了故乡、乡野之气;
电线杆、生锈铁环和墙角
停歇在阴暗角落
传递着春天的消息:
“我回来了!”
刺耳的叫声闯进洞窟。
二
飞过群山之巅
油菜花田、墓地
和蜜蜂、蜻蜓有过一面之缘;
顷刻间的徘徊,
只在这些
我熟知的地方留念:
电线、红风铃、钢管
以及阴暗的角落里
寻找支点。
三
大门敞开,
我的心门紧闭
梳妆台上凌乱不堪;
四处寻找的风
留下痕迹。
四
这一回,
这一只离巢的春燕,
这一瞬间
在我不留神的空隙间
潜入了小房间,
惊呆了我和它。
丹尼尔,当代诗人,现居浙江杭州,作品风格多变,善用意象,属于那种在不同时期用不同风格写作的诗人。
让阅读无处不在让悦读丰富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uai.com/dxdm/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