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haise(瑞士银行家):“邦德先生,你真是太好了,匆忙间还来看我。”
詹姆斯·邦德:“如果你不相信瑞士银行家,那么世界将会怎样?”
这是系列电影《黑日危机》里的一句台词,顶级特工只相信两个人,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个是瑞士银行家。
如此高的保密度,经历了整整三个世纪的考验,终于在传统和法律、道德之间,艰难改变。
据英国《金融时报》7日报道,世界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瑞士承诺,将自动向其他国家交出外国人账户的详细资料。这对各国政府而言是巨大的进步,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一连串税务丑闻后,它们发起了一场联合打击逃税的行动。如果要“撬开”纳税人的隐秘账户,瑞士的配合至关重要。
数百年来,瑞士银行因严格的银行保密制度而闻名于世。至今瑞士银行的存款已占全球总储蓄额的1/3,瑞士银行管理着2.2万亿美元的离岸资产。与此同时,有不少人利用这一法律钻空子,或偷税漏税,甚至转移藏匿不法资产。
瑞士——欧洲的世外桃源
二战期间,由于瑞士特殊的中立国地位,瑞士成为纳粹德国和其他国家进行黄金交易的主要地点,各国纷纷向瑞士央行买卖黄金,以换取硬通货瑞士法郎。
据称,当时纳粹德国的帝国银行90%的黄金交易就是通过瑞士央行进行的。
16世纪,随着基督教加尔文教派的兴起,大量受迫害的新教徒从法国和意大利逃到瑞士日内瓦,这些新教徒也带来了大量金钱,交给日内瓦银行家打理。
年,德国政府要求德国公民必须交代自己在外国的资产。
在瑞士,负责追查德国公民在外财产的纳粹盖世太保假装成普通客户,径直走入银行,拿出一沓钱,对银行职员说,将这笔钱存入某某的账户(这些都是遭到纳粹怀疑的人)。如果钱能够存入,则说明了该人在瑞士银行拥有账号。然而,那些使用匿名账户的客人,就安全逃过此劫。一年之内,有三个德国人因在瑞士拥有银行账号而被处死。三条人命给了瑞士充分的理由来加强银行保密法。
年,瑞士当局颁布了《联邦银行法》,该法第47条明确规定:1.任何银行职员,包括雇员、代理人、清算人、银行委员会成员、监督员、法定审计机构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守其与客户往来情况及客户财产状况等有关机密。上述人员,包括引诱银行职员泄露客户和银行信息的第三人,都将面临最低6个月到5年的监禁,以及最高5万法郎的罚款。2.如是因为疏忽而泄露客户和银行信息,将酌情处罚,罚金不超过3万法郎。3.保密协议终身生效。不因为银行职员离职、退休、解雇而失效。
因此,瑞士成了欧洲的世外桃源,欧洲的富人们都愿意把金银财宝放在这个地方。
恪守保密传统备受全球信赖
瑞士各银行为加强保密,普遍采用了密码账户、化名代号等管理方式,即储户只在第一次存款时写真实姓名,之后便把户头编上代码。为了替储户严格保密,在苏黎世和日内瓦有家专门办理秘密存储业务的银行——这还不算各大银行内设的私人储存窗口。在这些银行里,不准拍照,不讲姓名,有些甚至不设招牌,只标有经营者的名字。而且,办理个人秘密户头的职员要绝对可靠,大都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经过学徒制度的良好职业教育。
长期以来瑞士恪守银行保密传统,赢得了全球客户的信赖,成为全球离岸金融中心,同时也是外国人的“避税天堂”。
全球50%资金在“避税天堂”中转
除了瑞士以外,“避税天堂”还有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卢森堡、安道尔、摩纳哥、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以及英属维尔京群岛等43个国家或地区,全球50%的资金经这些“避税天堂”中转。
有可能是世界财富版图中最隐秘的一角正被缓缓揭开。
其中,维尔京群岛是目前全世界所有能自由进行公司注册的避税港中,要求最低,监管力度最小的。在那里,设立注册资本在5万美元以下的公司,最低注册费仅为美元,加上牌照费、手续费,当地政府总共收取美元,此后每年只要交美元的营业执照续费即可。
在与世界金融机构的合作过程中,摩纳哥、列支敦士登和安道尔被称为不合作避税地,原因是他们在情报交换方面进展缓慢。
在“避税天堂”国家中,欧洲金融机构最爱选择英属泽西群岛,是因为这里的法律制度相对宽松。
百慕大群岛被视为处理保险及再保险业务的最佳地区之一,是家族企业的最佳管理地点之一。
中美洲的巴拿马目前拥有数百家银行和数千家注册公司,因为这里能迅速注册公司,免去了企业主对其行为不符合国际法规定的担心。
瑞士银行饱受争议遭各国围攻
长期以来,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一直饱受争议。
例如,瑞士银行曾吸纳了阿根廷前总统梅内姆和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等来路不明的钱,以及在“9·11”事件发生后,瑞士银行中发现多个恐怖嫌疑分子开设的账户。
年,瑞士曾做过一个民意调查,1/3的人认为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只为富人和奸商提供好处,10%的人希望彻底废除该制度。他们认为,偷税漏税已经不是简单的财政问题,而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因瑞士等“避税天堂”国家吸纳本国避税客户对其积怨已久,只是难以找到对付的办法。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让瑞士银行遮掩富人逃税之事更加公开化。美国和欧洲为保证税收收入,开始向瑞士施加压力。
美国先以瑞银集团帮助美国富人逃税为由,把这个瑞士最大的银行告上法庭。瑞银不但交了巨额罚金,还破天荒地提供了余名客户的名单。随后,法国、德国又威胁要把瑞士放到经合组织制定的“黑名单”里,以此要求瑞士提供更多的银行信息。
总部位于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6日发表公报说,在当天举行的年度部长会议上,包括瑞士在内的该组织34个成员国和巴西、中国、新加坡等13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关于实施银行间自动交换信息的标准。
按照这47国签署的承诺,各国政府间将每年自动共享金融信息,包括用于计算资本利得税的纳税人银行存款、股息、利息收入和销售收入。这是全球打击逃税举措的重大突破之一。
瑞士无疑是这47国中最引人注目的国家。作为世界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瑞士政府终于承诺,将自动向其他国家交出外国人账户的详细资料。
这象征着瑞士这个全球富豪的“后花园”,可能就此告别几百年来坚持保护银行客户隐私的做法。对全球范围来说,这将是爆发金融危机之后打击跨国公司逃税行为的关键一步。
从瑞士出发,更多的财富管理中心或被卷进这场冲击秘密财富的大潮中,重塑全球财富管理业的版图。
除去瑞士之外,另有44个国家签署了这一协议,其中包括其他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G20集团主要国家,还有开曼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
在这一背景下,其他未签署协议的世界知名离岸金融中心将备受压力。G20集团已经着手对拒绝公开信息的国家采取制裁,OECD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公布拒绝银行账户透明化国家的黑名单。
昔日财富中心如今版图重塑
有观点认为,随着传统“避税天堂”瑞士和作为国际重要离岸金融中心的新加坡加入这一标准,银行保护客户隐私的传统可能终结。
一些国际组织在这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则在应证这种可能性。去年,八国集团(G8)领导人承诺改革国际公司税制,包括将打击逃税以及空壳公司的隐秘所有者。他们签署了包含10点内容的《厄恩湖宣言》,呼吁全球税务机关自动共享信息。欧盟则要求所有27个欧盟成员国共享有关个人投资收入和资本利得的机密数据。也有报道称,OECD今年可能列出一份不签署信息透明协议国家的黑名单。
牛津大学企业税收中心主任迈克尔·德弗罗曾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现有税收体系的关键问题在于,跨国企业的利润如何分配到各个国家头上。这种分配可基于经济活动所在地或各种资产的所有权来做出。但这些要素大多是可转移的:部分要素可被置于低税率的国家。
德弗罗指出,根据知识产权归属地来对知识产权收益征税,就是在诱使企业将知识产权所有权转至低税率国家。向企业间贷款利息提供税收优惠,就是在引诱企业从低税率国家向高税率国家放贷。“鉴于这两种做法在国际税收体系中通常都会得到采用,我们有必要制定复杂的反避税规则来努力抑制避税。”
除了瑞士,这种担忧也困扰新加坡。该国在过去10年间成长为亚洲最大的财富管理中心,所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了1万亿美元。多项调查显示到年时新加坡有望将超过瑞士成为全球最大财富管理中心。新加坡政府也准备采取措施,使该国银行业更容易与其他国家共享可能逃税人士的信息。而海外媒体预计,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离岸中心预计也将面临施压,被要求配合。
链接:三条人命换来一条法律
17世纪末,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成为瑞士银行家最早的雇主。这位国王雇银行家内克打理自己的财政,最后,还让他担任了法国财政大臣。
日内瓦的银行家大部分都是新教徒。16世纪,随着基督教加尔文教派的兴起,大量受迫害的新教徒从法国和意大利逃到日内瓦,这些新教徒也带来了大量金钱。为了避免泄漏这批新教徒的财政状况,银行家们逐步建立起保密制度。年,德国纳粹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要求德国公民必须交代自己在外国的所有资产,如果被发现作假或是拒绝交代,后果就是死刑。在瑞士,负责追查德国公民在外财产的盖世太保假装成普通客户,径直走入银行,拿出一叠钱,对银行职员说,将这笔钱存入某某的账户(这些都是遭到纳粹怀疑的人)。如果钱能够存入,则说明了该人在瑞士银行拥有账号。一年之内,就有三个德国人因在瑞士拥有银行账号而被处死。三条人命给了瑞士充分的理由来加强银行保密法。年,这个仅在银行界流传的职业守则最终成为瑞士的法律。
来源:凤凰财经&一财网资料整理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uai.com/zrzy/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