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脾和胃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说:人要健康,就要吃五色、五味食物。五色是指青红黄白黑,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可滋补肝、心、脾、肺、肾。人体作为内外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五色五味调和并且顺应五态,就可以调整人的容颜和身体。按照中医理论来说,脾喜甘,属土,黄色食物也是属土。土系器官,对应的是黄色和甘味的食物。脾、胃在人体中扮演着养分供给者的角色,它们调理好了,气血才会旺盛。《黄帝内经》明确指出黄色的食材养脾益胃,黄色具有刺激神经和消化系统,加强逻辑思维的作用;黄色食物中维生素A、D的含量均比较丰富。维生素A能保护肠道、呼吸道黏膜,预防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发生。维生素D有促进钙、磷元素吸收的作用,能壮骨强筋。黄色食物可提供优质蛋白、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经常食用对脾胃大有裨益;黄色食物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中的佳品,最适宜高脂血症的中老年人食用。黄色源于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二者功效广泛而强大,在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维护皮肤健康等方面更有协同作用。维生素C是最好的抗氧化剂,具有延缓皮肤衰老的功能。黄色食物还是很好的垃圾清理剂,能清除血液中的毒素,能帮助培养正面开朗的心情,增加幽默感。常见黄色食物:玉米、小米、黄豆、花生、牛蒡、甘菊茶、脚板薯、薏米、粟米、蛋黄、红薯、生姜、甜椒、金针、韭黄、胡萝卜、土豆、南瓜、地瓜、苹果、香蕉、橘子、木瓜、梨、柚子、柠檬、蜂胶、蜂蜜等,还有一些黄色的药食两用的食材。依据中医的“五行学说”,相同系别的具有相通、相趋向的属性,所以,五味相对应的是各系属性的五脏。脾胃和甜味与土系相通,甜味食物具有补热量、养气血、缓解疲劳、调和脾胃、解除毒素等作用。但甜味太过也会伤肌肉、败口味,但酸味可以抑制甜味。人生五味中,多数人喜欢甜味,甜味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糖属于甜类食物中的一大类,有红糖、白糖、饴糖、冰糖等等。五谷杂粮大多是甜味食物。其他还有蜂蜜、山药、大枣、桂圆、百合、黄花菜、药里的黄芪、甘草、人参等。《黄帝内经》里写到“脾欲甘”,甘味最主要的保健作用是补养脾胃。焦虑,神疲乏力,爱出虚汗,月经不调,面色无华的人最适宜吃甜味食品。糖类中,饴糖为粮食熬制,补益效果最好,而且有过用饴糖治疗好女性闭经的案例。红糖是甘蔗的提取物,含有很多矿物质,性温,有补血活血的功效。生完孩子,气血大虚,一般用红糖补养。白糖属于寒性,凉血降温,小孩子有黄鼻涕、发烧的症状,可以用白糖水退烧。甜味最主要的功效是补养脾胃,其中,蜂蜜、山药、黄芪是健脾三件宝。蜂蜜可以退烧、补脾胃、解毒、治疗便秘、止痛。山药是药食两用食材,《神农本草经》谓之“主健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本草纲目》认为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瘫涎、润毛皮”。黄芪可以调节因免疫姜有驱寒的作用。另外黄色食物中的生姜,味儿辛辣,含有0.25%到0.3%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姜辣素,姜烯酮,姜酮等,具有发汗散寒的作用,可以健脾温胃,鼓舞阳气生发,增进血液循环去除胃中的寒疾,功能低下导致的反复感冒、疲劳易累。甘入脾补脾,但是吃多了,会导致痰多,首先伤的也是脾,导致脾虚则运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湿停滞;水湿的停滞,又反过来影响脾的运化,水湿留滞,自然化成痰。脾主运化水湿,为胃行其津液,《黄帝内经曰“味过于甘,脾气不濡,胃气乃厚,易伤肉”、“多食甘甜,则骨痛而发落”,还容易使脾胃运转不顺,导致虚胖,关节受到损害,头发脱落。肥胖、舌苔厚腻的人,糖尿病患者都不宜吃太多甜味。甜味与脾脏的变化关系是,中央生湿,湿气生土,土生甘,甘养脾,脾养肌肉,肌肉强壮使肺气充实,脾气关联于口。它的变化关系:在天为六气里的湿,在地为五行里的土,在人体为肌肉,在五脏为脾,在五色为黄,在五味为甘。这些变化关系是建立在适中的状态下,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变化关系的稳定,伤及脾胃。虽然黄色甜味的食物最养脾胃,但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在养好脾胃的同时也要照顾到所有的脏腑。养好五脏才是健康的根本,就是说要让全身各个细胞得到所需要的全面而均衡的营养,这就需要众多的五色五味食材互相搭配,才能做到营养均衡,只有营养均衡,才是人体需要的完全营养食物。而五谷杂粮是配制营养均衡食品的最佳食材。《黄帝内经》指出:五谷杂粮是我们的主食,是每日饮食之必需。在饮食搭配上的要求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但这里的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并不是平常所说的五种谷物、五种水果、五种牲畜及五种蔬菜。而是说的不管是谷、果、畜、菜都必须有青红黄白黑五色食物和酸、苦、甘、辛、咸五味的合理搭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日常吃的饮食离这个要求相差很大很大。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每人每天要吃克左右的杂粮。这种膳食观说明了五谷杂粮在饮食中的重要性。那么五谷杂粮有哪些特点呢?五谷杂粮除了是中国人的主食、果腹的良伴、活力的主要来源外,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裨益。但是在中国居民膳食结构金字塔食物结构图中,米和面食却占了食物比例的50%~60%,再加上肉类和菜类外,杂粮的占比量却很少。而杂粮中的营养素比米、面的营养素要丰富得多,其中的纤维素与矿物质是普通白米的数倍,而包含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等和钙、钾、铁、锌等微量元素,更是非常的丰富。所以,这种“膳食金字塔食物结构”是不合理的。各种杂粮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而许多杂粮拥有大量能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等疾病的不饱和脂肪酸,因此杂粮几乎能够提供人体必需的大多数营养素,可以说是最具营养价值的食物群。所以,对脾和胃的保养,不仅要多吃黄色甜味的食物,也要重视其它营养素的作用,因为人体细胞所需营养素要营养齐全而均衡,而我们的饮食要想做到营养均衡,那就要精粗搭配、多种食材搭配,食材种类越多越好,营养量的比例越精确越好。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每人每天要吃克的粗粮,但是,绝大多数人离这个标准还差得很远。根据营养平衡理论、科学搭配食物、强调平衡就是健康等特点,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且比例适当、能全面满足身体需要、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这种膳食称为“营养均衡膳食”。均衡营养,指的是所摄入的食物里面的营养要全面,且各项营养成分比例符合人体的需求量。我们的肝脏就是身体的全能化工厂,只要把充足而均衡的原料给到肝脏能生产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而且生产速度非常快,仅需20分钟左右,就能生产出各个器官所需要的养分,再通过血液运送出去,供给各组织器官使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最适合身体自己使用。还有一点,就是只有从肠道经过消化吸收进来的营养原料,才会使肝脏达到如此自由自主的境界。从这个角度讲,通过肠道给足均衡的营养更是意义非凡。但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除蔬果外,大多吃的是大米面食,而很多营养素大多存在杂粮里。如果日常饮食中的主食只是米面,那么就会缺失一些微量营养素,这样即使我们的肝脏再有能力,也造不出细胞所需的全面营养,当人体营养不足以维护生命各项活动所需要的养分,长期下去,势必会造成各个脏器功能衰退。这就是人会生病的原因。所以,中医历来是强调要“合理膳食”,现代营养学叫做“均衡营养”。然而,要真正做到饮食营养均衡,则需要百种以上的食材来组合,并根据食材的营养成分和人体需求量精准计算才能得到,这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比登天还难啊。均衡营养代餐粉之父李忠民老师指出,现代文明病(又称为生活方式病、富贵病)以及亚健康(实际上是隐性病),是由于生活上的压力以及营养失调,长期积累而成的病症。因此,只有做到日常饮食营养均衡,人体健康才能得到保障。均衡营养代餐粉之父李忠民老师,经过十四年的苦心研算,终于研算出世界唯一的《人体必需营养素均衡餐食谱配方》,并根据食谱,从五谷杂粮和坚果籽种花类菌藻中选取精粹,保留相生相宜、避开相克相忌成分,按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DRIs)》的标准,从《中国食物成分表》中一千多种食材中选用多种食材,经过几百万次精准计算,使产品配方标准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国家标准相契合,配置成纯天然、无污染、营养好、含39种人体必需营养素和15种重要营养素的纯天然营养均衡素食粥粉——李忠民代餐粉。李忠民代餐粉的真情奉献,不仅仅是一个奇妙的发明,更是一个伟大的发现。李忠民代餐粉,是李忠民老师集中医理论之精髓,以营养学理论为主导,惊奇地发现了人类健康之密码,给人们找到了一把开启健康之门的金钥匙,也科学地论证了均衡营养是调理亚健康和各种慢性疾病的主要途径。目前,公司已推出了十一款产品:通用粉、低糖粉、儿童粉、少年粉、老年粉、孕乳妇粉、养肝粉、养心粉、养脾粉、养肺粉、养肾粉、等系列产品。为实现饮食天人合一、为保障大众健康创造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这十一款营养粥粉,都含有39种(低糖粉含有38种)人体必需营养素和15种重要营养素,全面养护细胞和修复受损细胞,将中医所言的未病四状态:即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欲病未病态、传病未病态拦截在萌芽之前。为调理亚健康和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起到了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其中一款调脾胃经络粥粉,是为调理脾胃经络上、肉上、唇上各种问题而专门定制的。《黄帝内经》明确指出黄色甜味的食材养脾胃,人体脉肉上的问题、唇上的问题,都需要用黄色甜味食材调理,性味入脾胃经络的食材养护脾胃经络。所以本款营养粉一方面加大了黄色甜味的、入脾胃经络的食材量,并确保所用食材色性味相宜不忌、配伍和谐,又经过精准计算确保所含人体必需营养素比例量均衡,用以养脾护胃,增强脾胃功能,强化脾胃细胞的能量代谢循环,增强胃的消化功能,更有利于滋养五脏六腑以及全身各组织器官,激发人体生发旺盛的精气神。所以本款营养粉对脾胃经络上、肉上、唇上的问题有靶向调理功效。如果我们每天吃一碗这款营养均衡的粥粉,就能吃到几十种黄色的、甜味的、入脾胃经络的食材,既保障了五脏同调的养生理念,又对脾胃起到了靶向性的调理作用。所以,这款调脾胃经络粥粉是养脾护胃的最佳选择。亲爱的家人们,“怎样养脾和胃”今天就学习到这里。下期我们再一起学习“怎样养肺和大肠”。加张娟,邀请你进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uai.com/zrzy/9245.html
上一篇文章: 令人头疼的六个养猪场问题,如何解决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